【梅花評論】從十五五規劃探詢兩岸產業融合發展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十五五規劃」重點安排。圖/取自人民網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十五五規劃」重點安排。圖/取自人民網

陳家聲/台大商研所兼任教授

『十五五規劃』反映著中國對產業經濟與國家社會發展的戰略層次之重大建設藍圖!這已經是第十五個五年計畫!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締造了全世界獨特的產業經濟與社會發展成就。筆者在一次座談會中,強調透過瞭解中國的『十五五規劃』,台灣產業可以思考如何搭上中國產業發展政策,發揮台灣產業的優勢,以謀求和中國的產業探討共創、共贏的產業發展機會!

回顧『十四五』時期的成就:中國GDP年均增長5.5%,躍升至134萬億人民幣;人均GDP從2020年的10632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13445美元;科技創新實力顯著提升,2024年研發經費投入3.6萬億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專利申請與授權量全球第一;國內國際雙迴圈品質穩步提升;服務貿易規模穩居世界第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更加穩固。或許大家對這些數字無感,但從中國產業的發展,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智造,從製造大國轉變為製造強國,消除了貧窮人口,人民所得與消費的提升…等,都是重要的觀察指標!

此外,在科技與軍事的發展上,更是讓美國難安!不斷地透過各種制裁、限制等手段,企圖打壓中國的發展!特別是美國聯合其盟友,對中國優秀企業的制裁,如華為、中芯、安世半導體…等,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台灣同樣不斷地被索取保護費,國防軍費一年幾乎暴漲一倍!還有台灣護國神山被迫到美國生產!當局政府完全沒有任何保護極強化台灣的產業政策!然而,這反而使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有更大、更強的發言權,全球也只有中國敢於對美國的霸權掠奪採取反制措施!這是中國的底氣!

比較『十五五』規劃跟『十四五』規劃,到底有什麼根本不同?

相比『十四五』規劃,『十五五』規劃有個很明顯的重要改變,就是把『現代產業體系』和『科技創新』,調換位置;這主要是在『十四五』期間已經對『科技創新』做好基磐的建設,接下來的就是擴展科技創新的成果加強應用來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的競爭力;再者,有關『社會與民生』的建設仍是『十五五』規劃的核心重點!這種對社會與民生的長期建設也是中國國家安全發展的重要戰略。

整個『十五五』規劃的所有措施,都為達成中國的長期堅持的歷史性目標:『贏得戰略主動』。當前,『贏得戰略主動』最重要的一步,是要解決國外對中國科技發展的各種『卡脖子』等國家安全問題。這也是『十五五』規劃的最高優先順序。『十五五』規劃,像是一張在時代迷霧中繪製的『戰略地圖』。凝聚中國整體的力量在聚焦達成國家目標而努力!將所有資源與力量集中:『力出一孔』!台灣人似乎看不懂、看不起,以台灣人習慣的『口水』看著人家的使命必達的『口號』!

認識『十五五』規劃的核心基調:夯實基礎,全面發力。引用『十五五』規劃建議的部分原文:
既要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進一步夯實發展根基,又要聚焦『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協同發力,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域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為『十六五』時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良好條件。這種持續性、接續性的長期規劃思維,以確保提升國家戰略主動性!台灣產業界可以從其中所選定的重點產業:『積體電路、工業母機、高端儀器、基礎軟體、先進材料、生物製造』等領域,選擇能夠發揮自己專長的行業、領域,尋求與中國產業的合作、共謀發展!

早在『十一五』時期就提出兩個概念:『約束性指標』和『預期性指標』;成為規劃裡的『標配』。簡單來說,『約束性指標』,是指『必須完成,不能拖』的指標。如果完不成,就要被問責。這類指標集中在民生保障、公共服務、節能環保等領域。有如立下『軍令狀』而『預期性指標』是國家『希望你能完成,並鼓勵你去做』的指標。這類指標集中在市場消費、技術創新投入、產業結構調整等領域。如,『十四五』時期的『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就是一個預期性指標。這類指標需要政府透過政策營造產業健康發展的環境,鼓勵企業自發性投入發展!將各級政府單位的重點目標明確宣示,並作為考核的基礎!

再者,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為打通全鏈條,打造產業生態迴圈的飛輪,即使初期成本再高,也必須要做:先解決『從無到有』,再解決『從有到好』。這是『十四五』、『十五五』規劃背後的硬核邏輯。看起來或許我們會以為缺乏效益!不划算的投資,但卻是國家長期發展的重要投資!從『十四五』計畫成果的開始豐收,可以看見中國國家建設的長期主義效果!

台灣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有閱讀有關中國五年計畫的規劃模式與實踐結果!台灣人長期習慣接受美式的思維模式,也包含了美國短期經濟發展的規劃,以為透過政黨輪替可以減少貪腐,卻沒有國家長期發展的思維!換了政黨,就改變政策!幾乎歷年來的重大工程沒有不延期的!也沒有見到政府當局採取任何檢討複盤!而社會貪腐並沒有減少,到是會利用政治力量來獲取不當利益的人越來越多!這或許也是西方式民主的展現!

筆者並不是說中國沒有貪腐!中國人深刻瞭解『人性』,『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一直是政治圈裡權力尋租的現實社會寫照!雖然中國極大嚴懲貪腐,但仍看見中國高官也常被報雙規、甚至宣判死刑!『利欲薰心』仍是讓許多人敢於挑戰國家治理!但透過不斷地舉豹、調查、嚴懲貪腐,讓社會各界及人民一起來健全國家治理也是必要的!這也建立社會大眾對政府的信賴!台灣最近還聽某首長公開說:世界哪有不貪腐的!不恥無恥是國家社會的重大危機!

個人的另一個觀察是:不同於美國及西方世界,中國透過集中國家力量來辦大事,推動國家建設;在發展道路上,中美的分道揚鑣是必然的趨勢!中國人的智慧,針對美國是『鬥而不破』,而且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國從百年近代史中記取了:『和平是鬥爭贏來的!』中國的『鬥爭』一詞基本上說的也是各種的『競爭』。或許我們自以為文明,但是從政黨的惡鬥,不也是鬥爭嗎?美國及西方世界更是如此!對於意識形態或國家社會價值觀不同的國家,透過製造政黨間的鬥爭來操弄和控制其他國家!

為尋求兩岸產業的具體融合、共謀創新發展,台灣產業可以從十五五規劃的高新科技產業及民生消費產業尋找共同合作創新項目,持續精進台灣產業拓展的技術與應用。明確瞭解對方的需求、痛點,思考如何搭上中國十五五的國家發展政策規劃,與當地政府、產業謀求共同創新發展!

最後,筆者以『新時代、新機遇、新思維』:台灣企業需要翻轉思維!建立社會生態系統的『六共』思維及價值觀:共生、共學、共創、共贏、共享、共好!這『六共』的核心底層是共榮共創共好!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