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近日正式批准一項價值3.3億美元(約台幣99億元)的對台軍售案,這是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內首度對台軍售,不僅打破外界「川普為討好北京而刻意拖延對台軍援」的疑慮,也被視為華府重申不會在印太地區退讓的強烈訊號。
《華爾街日報》(WSJ,The Wall Street Journal)透過社論高度肯定此舉,稱其有助強化台灣防禦能力,並彰顯美國捍衛太平洋利益的堅定立場,並回應外界對川普是否為求與習近平達成「大交易」而犧牲台灣的疑慮。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已通知國會,該軍售案涵蓋戰鬥機與運輸機備件,以及美國技術與後勤支援。雖然細節僅為維護性零件,但仍為川普自一月上任以來首度對台軍售,打破外界對川普為爭取貿易協議而暫緩對台軍援的疑慮。 川普上月在韓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後,此案迅速獲批,台北當局表達感謝,北京則強烈抗議。
社論強調,試圖依中國共產黨反應調整對台軍售乃「愚蠢之舉」,警告向中國野心讓步不會緩解其對台企圖。希望此軍售僅是開端,台灣需更多樣化防禦工具,包括水雷與無人載具,以構築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 Paparo)上將所稱的「地獄景象」(hellscape),阻嚇中國人民解放軍強渡台灣海峽。
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本月稍早表示,政府正改革外國軍售程序,加速交付,「每位總統、首相或國防部長與我對話時,都會問:『你們的外國軍售出了什麼問題?我們2014年訂購,到2025年還要等到2032年交付?』」赫格塞斯強調。 鑑於台灣迫切需求,其應優先取得已訂購武器;加速交付有助島內實現2030年國防支出佔經濟5%的目標。
社論並提醒,美台須防範「非實際戰爭的挑戰」(a challenge short of a shooting war)。民主防禦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新報告詳述台灣能源弱點,因近全賴進口燃料,中國可透過「經濟、法律與網路手段」扼殺台灣油氣供應,動搖其政治意志。台灣僅能儲存數周液化天然氣。
中國第三艘先進航母近期已下水,警示北京野心遠超「插旗台北」。社論讚揚川普政府此舉強化台灣海峽威懾,呼籲更多後續行動,以維護區域穩定。專家分析,此軍售不僅提振台北信心,亦緩解國際對美中貿易談判中台灣地位的憂慮,但北京預計將以軍事或經濟信號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