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俄特使敲定的28點和平方案,於本周提交給烏克蘭,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附帶期限並語帶威脅,要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簽下去,否則要承擔美國可能撤手的風險。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澤倫斯基在21日向國人發表沉重談話時,也承認這是個殘酷選擇,若基輔失去美國支持,後果將十分嚴峻,從武器供應到情資分享都會受挫,並讓既有危機雪上加霜,包括兵員不足、財政困難與因醜聞而加深的國內不信任。
最重要的是,拒絕此方案將象徵烏克蘭與美國之間的關乎國家存亡等級的切割,對烏克蘭及其歐洲支持者造成巨大戰略衝擊。這等同於冒著美國全面抽身的風險,背棄對烏克蘭的安全保證,並等於向澤倫斯基與歐洲各國傳達一個訊號:你們只能靠自己。
武器供應:將失去愛國者系統與彈藥補給
若美國停止供武,對烏克蘭的衝擊雖大,但不如三年前嚴重。部分原因是戰爭本質已變化,戰車、反坦克武器與裝甲車如今都退居其次,無人機成為戰場的主導。
另一部分原因是,歐洲供應武器的規模如今已超過美國。自戰爭開始到2025年6月,歐洲已撥出至少400億美元軍援,比美國多出50億美元。
失去美製武器最直接的衝擊將落在烏克蘭的防空系統上,包括愛國者飛彈系統。澤倫斯基一再向美國爭取更多防空系統,但愛國者系統本就短缺。即使美國停止提供飛彈與備品,仍可能允許歐洲及其他盟友持續協助。烏克蘭也僅限量取得美製高效能ATACMS飛彈。
川普政府對出售武器給「烏克蘭優先需求清單」(Prioritised Ukraine Requirements List,PURL)態度較開放,該基金由歐洲出資、規模約900億美元。但若基輔拒絕這份和平方案,美方也可能透過終止此計劃來懲罰烏克蘭。
另一方面,烏克蘭已打造出強大的無人機與飛彈工業,雖然仍需擴大產能。烏方官員表示,烏軍所使用的無人機有90%為國內製造。
切斷美方情報共享:防空效率恐立刻下降
今年3月橢圓辦公室那場川普與澤倫斯基的衝突後,美國曾短暫停止與烏克蘭共享情報。美烏合作細節從未公開,但外界普遍認為包括俄羅斯飛彈發射的預警、俄軍動態的即時分析等,這對多條前線正面臨俄軍推進的烏克蘭至關重要。
今年10月,澤倫斯基承認,烏克蘭所有攔截俄羅斯飛彈的系統,包括愛國者、NASAMS與IRIS-T,若沒有美方情報支援,其效能將大幅受限,可能不足以構成可靠防禦。烏方消息人士也向CNN透露,美國情報曾協助烏克蘭攻擊俄羅斯境內深處的軍事與能源基礎設施。歐洲雖正努力提升自身情報能力,但建立與整合此類體系需要多年。
最大問題源自國內:兵源短缺、財政恐撐不過一年
烏克蘭最大問題源自國內,並非再多美國坦克或飛彈就能解決。其軍隊正面臨兵源短缺危機,今年前7個月已有數以萬計士兵擅離職守。許多步兵部隊人力嚴重短缺,但將徵兵年齡從25歲往下降被視為政治地雷。
若基輔拒絕川普這份終戰藍圖,美方對其財政穩定的支持恐成為另一項犧牲品。國際貨幣基金指出,烏克蘭明年單就預算支撐就需要650億美元。歐盟尚在努力討論如何使用俄羅斯凍結資產作為某種貸款擔保。
由川普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與俄羅斯特使季米特里耶夫(Kirill Dmitriev)擬定的28點方案,正威脅破壞歐盟內部對此資產用途的微妙談判。方案稱:「1000億美元俄羅斯凍結資產將投入美國主導的烏克蘭重建與投資工作,美國將取得50%收益。」還堅稱:「歐洲持有的俄羅斯凍結資金將被解凍」,但美國根本無權解凍這些資金,歐洲也不是此方案的當事方,美方其實無法決定。
對烏克蘭安全保證:既無細節也無強制力
美俄方案第5點寫道:「烏克蘭將獲得可靠的安全保證」,但未提供任何細節。像「預期俄羅斯不會入侵鄰國」(第3點)之類的語句,顯然無法讓基輔安心。
有部分報導指出,方案附錄寫明:「若俄羅斯越過停戰線對烏克蘭領土發動重大、蓄意且持續的武裝攻擊,將被視為威脅跨大西洋共同體和平與安全的行為。」但外界尚無法證實這一條款。
若缺乏精確、具體且獲美國國會背書、具法律效力並伴隨制裁威脅的保證,很難想像澤倫斯基會接受這種只有輪廓的大綱。
但拒絕將帶來生死攸關的風險。
早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前,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目標就是分化美歐。自川普上任以來,克里姆林宮最常宣傳的論述之一,就是對比川普「試圖解決戰爭」與歐洲的「戰爭販子」。
28點方案也呼應這屆美國政府對北約若即若離的立場,而北約是歐洲近80年和平的基石。方案表示:「美國將在俄羅斯與北約之間進行調解」,等於讓美國從盟友變成仲裁者。
歐洲領袖以及日本與加拿大周六已在聲明中,以極為婉轉的方式表達反對,稱這份方案「仍需進一步調整」。他們補充說,擔心方案中對烏克蘭武裝力量的限制會讓烏克蘭暴露於攻擊風險。
部分歐洲人士則認為這是關鍵轉折時刻。
立陶宛前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22日在X平台表示:「我們已被一再、明確告知,烏克蘭的安全,也就是歐洲的安全,將由歐洲自己負責。現在就是時候。」
烏克蘭局勢正進入決定性的關鍵分水嶺
就在一個月前,澤倫斯基還表示,他與川普通話時曾「討論加強烏克蘭防空的機會,以及正在推動的具體協議。這方面有不錯的選項,也有實質可行的方案。」如今這些選項已煙消雲散。
武器系統與情報的潛在流失,包括它們對戰場形勢與烏克蘭能源供應的即刻衝擊,都至關重要。
但與此相比,美國如今可能準備獎賞普丁的侵略、默許他奪取歐洲領土、並疏離史上最成功的和平同盟,這才是真正的巨大威脅。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阿普爾鮑姆(Anne Applebaum)寫道:「歐洲列強在歷史上多次在小國頭上私相授受,造成無數苦難。德蘇互不侵犯條約(Molotov–Ribbentrop Pact)引爆二戰,雅爾達協議帶來冷戰。若威特科夫–季米特里耶夫協議生效,它也將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