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登場的太陽花運動,目的是中止兩岸服貿協議,然而蔡政府上台以來僅成就了「反中」口號,但對出口大陸的依賴程度卻更高於馬政府;而陸方持續對我制裁、停止「讓利」,讓台灣農漁業和傳產業飽受衝擊。
當年學運重創馬政府,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回顧表示,太陽花本質就是「反中」,卻用「反黑箱」來號召,欺騙不滿現狀的年輕人,而學運領袖林飛帆等人主張包括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完成立法等,民進黨已執政8年卻無一落實,太陽花運動實際上只是一場「協助民進黨上位的政治動員運動」。
不過,林飛帆日前接受日媒採訪談到太陽花學運成果,卻認為是10年來對大陸依賴度下降,包括台灣出口總額,2014年出口中國大陸占整體比率逾4成(最高時高達43.9%),而最近已降到3成5。林飛帆對此指出,「這是大家都感受到被中國經濟吞沒的危機感的結果。」
對於太陽花政治人物喜孜孜的所謂「學運成果」,農漁業及傳產業苦不堪言。由於兩岸關係降至冰點,大陸可能全面中止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早收清單優惠關稅,2021年起大陸海關就禁止我鳳梨、釋迦、柑橘類、石斑魚、白帶魚等進口;2023年再針對農產、化工、紡織等2509項產品啟動進口限制和貿易壁壘調查;今年元旦起大陸又中止ECFA部分早收清單,取消12項石化產品優惠關稅,對個別廠商傷害相當大,卻被政治人物列為「政績」。
回看10年前「黑色島國青年連線」行動宣言:「不願看到台灣青年10年後還過著22K的生活」,但10年後的今天,基本工資調到27K,確實不是當年的22K了,然而物價高漲,通膨早就吃掉薪資漲幅,青年低薪依舊,相對剝奪感則可能更甚。
不只農漁和傳產等「物」的交流禁絕,蔡政府更禁止陸客、陸生來台及台灣旅遊團赴陸等「人」的往來,不但影響旅遊業、旅遊業相關龐大產業鏈,斷絕大專校院生源,更讓兩岸交流急凍。
過去陸客來台曾在2015年衝至418萬人次,創下最高紀錄,但去年即使疫情解封,來台大陸人士也僅22.6萬人次,僅最高峰時的5%,論者嘆道陸客來台人數倒退了10幾年,相當於2007年的情況,可說是「一夕回到解放前」,與陸客相關的百工百業,要嘛倒閉,要嘛離開或轉行。大專校院的情況也類似,從2016年的最高峰4.2萬人,跌到去年6月最後一屆學士班陸生畢業,在台陸生可能僅剩3千人之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