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藍白的格局決定台灣的未來

總統藍白合破局不代表其他領域不能合作。圖/中央社
總統藍白合破局不代表其他領域不能合作。圖/中央社

郭振家/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2024年台灣大選將至,顯然這是決定台灣命運的又一個十字路口,然而目前的選情晦暗不明,波譎雲詭。

過去幾個月,台灣政壇最熱議的話題恐怕就是「藍白合」。這個議題幾經峰迴路轉,從雙方熱議「要合」,到互相爭論「非正不合」,到11月15日馬英九「撮合成功」,到11月23日公開直播「破局」,劇情之跌宕起伏令關心「藍白合」的民眾唏噓不已,也令「賴蕭配」的支持者驚喜連連。

為什麼要有「藍白合」?因為蔡英文執政的八年,綠營獨大,民進黨動用執政資源固化了基本盤。藍營出於各種原因,擔心無法單獨打敗民進黨,眼看柯文哲的白營雖然力量較弱,但畢竟可以充當關鍵少數,所以九月份以來,「藍白合」的倡議不斷見諸於媒體,其基本思路就是,藍白若「不合」,賴清德恐怕會「躺贏」,而如果「藍白合」能成功,則「下架民進黨」的機會很大。

然而,11月23日「藍白合破局」之後,藍營和白營出現了種種互相指責的聲音。雙方這樣的批評聲音雖然尚不至於上升為敵對氛圍,但如果藍營為了實現「侯康配」打敗「賴蕭配」,從而準備大力挖白營牆角以試圖造成完全「棄保」,那麼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藍白出現對立乃至對抗的局面並非不可想像。

民主政治中,各黨都有精細計算,所以鬥爭和分裂本來就是常態。但事在人為,「破局」難道是藍白最終的唯一選擇嗎?思考「藍白合」,其實需要深入思考如下三個問題:

其一,「藍白合,誰更有求於誰?本質上,並不存在雙方所求完全對等的情況。「藍白合」之前,大家都在喊,不合一定輸;然而,藍白破局的時候,藍營好像是又獲得了「神啟」一般熱情高漲,越來越相信「不合」也可以照樣打敗民進黨。藍營逐漸忘記了當初的判斷,即「民眾黨雖是小黨,但有可能是關鍵少數」。其實,藍營希望2024年「下架民進黨」、實現政黨輪替和實現兩岸之間的交流與緩和,但民眾黨恐怕只是希望借助於「藍白合」發展壯大自己而已。所以,「藍白合」本來就是藍營的迫切性要大於白營。

其二,「下架民進黨」與「壯大民眾」,哪一個選擇是國民黨可以接受的?國民黨不能自我陶醉,以為只要振臂一呼,下架民進黨就會立刻馬上實現。現在對中國國民黨不感興趣的選民,尤其是20-29歲之間的年輕選民,恐怕不在少數。指望趙少康進校園與學生互動一番就能改變這種狀況,太過於理想化了。「下架民進黨」與「壯大民眾黨」,二選一或許是國民黨必須面對的。如果總是猛打次要對手,放棄主要對手,則國民黨是有可能長期在野的。

其三,今天的「藍白合」破裂,是否永遠不會「藍白合」?台灣選舉是多場次、多領域的。藍營背後的操盤手應該思考的是,哪些選舉存在很大的「藍白合」空間?現在總統選舉的「破裂」,是否意味著立委選舉也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實際上2024年立法院議席各黨不過半的可能性仍然很大,那麼,現在的「禁止互相站台」,是否會影響2024年以後藍白在立法院聯合制衡民進黨團?

所以,什麼是真正的「藍白合」?「合」應該指的是「合作」,是多領域、多階段的合作,並不是眼下的總統選舉的「合二為一」。實際上,即便實現了「藍白合「,藍營和白營也只是找到了共同合作目標,還是有著自己獨立的選舉步調。當然如果總統選舉的場域合作不成,以後也需要保留合作的可能性。因為從現實角度來說,藍營「一黨獨大」的歲月或許一去不復返了,所以時時刻刻預留「藍白合」,以期待在其他領域的合作,才是藍白兩黨理性和明智的做法。時值台灣關鍵的「十字路口」,藍白兩陣營都應該以台灣的前途為念。藍白的格局,將決定台灣的未來。雖然「藍白合」的真正動因並非是基於理念,而是基於現實利益考量,但如果眼中只有本黨利益,對於別的政黨進行仇恨動員,不斷地互踩和互相搶票,恐怕最終結果只會讓民進黨漁翁得利。相反,如果能夠以更高的格局看待眼下的台灣政壇,如果能有扭轉兩岸關係當前兵凶戰危局面的勇氣和格局,不去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則有可能實現藍白陣營求同存異,找到合作的契合點,創造台灣更加和平穩定的未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