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大黃魚? 從趕海到養殖 如中國海鮮史濃縮版

寧海漁民捕獲新春第一網4.8斤野生大黃魚。圖/取自中新社
寧海漁民捕獲新春第一網4.8斤野生大黃魚。圖/取自中新社

「黃魚一上,黃金萬兩。」野生大黃魚是浙江上海傳統的席面菜,一條動輒以每斤幾千元人民幣(下同)的「天價魚」姿態進入市場,而純養殖大黃魚,市場價約每斤15元。

純養殖大黃魚,寧德本地俗稱「菜瓜」,市場價約每斤15元。半野生大黃魚俗稱半瓜,價格大約是同規格菜瓜的3至4倍。

1970 年代的閩浙沿海地區,野生大黃魚多如牛毛,最便宜時零售價低至每斤0.1元,同期的白菜和豬肉價格分別是每斤0.08元、0.6元,是名副其實的「白菜價」。

野生大黃魚賣出白菜價的局面,離不開「敲罟」法的大面積推廣。敲罟也簡稱敲竹槓,可追溯到明清。敲罟法捕魚即兩條母船和幾十條小船,圍成一圈,不斷敲擊綁在船上的竹板,縮小包圍圈再加大敲擊力度,震暈黃魚後,再一次撈起。

巔峰時期屬1974年,浙江省數次組織深入遠海,越冬地進行大規模捕撈,僅東海區的大黃魚產量就達到19萬噸。

敲罟法保證廉價而充足的大黃魚供應,卻付出了「滅絕式捕撈」的沉痛代價。在使用敲罟法捕魚的海區,黃魚無論規格大小全部暈厥,野生大黃魚資源開始經歷斷崖式衰竭。

2022年1月,浙江象山一漁船曾一網捕到近4000斤野生大黃魚,總計賣出957萬元。今年春節期間,浙江寧波的山村漁民也在象山港的寧海灣中央山島周圍捕獲到一條長67釐米,重達4.8斤的野生大黃魚,賣到2.66萬元人民幣。

大黃魚出水即死,曾被認為不能養殖。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養殖大黃魚的技術難題早已破解。近二十年多年來的養殖大黃魚產業填補了供應的空白。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