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化就拒學文言文 作家楊照不贊同

作家楊照希望教育(當局)不要阻擋學生學習可以吸收知識的工具(語文)。(圖/取自楊照臉書)
作家楊照希望教育(當局)不要阻擋學生學習可以吸收知識的工具(語文)。(圖/取自楊照臉書)

在民進黨政府的「去中化」戰略下,教科書是否保留中國文言文,爆發爭議。作家楊照當年因為認同中華文化而拒絕學英文,甚至選擇不念台大外文系,經過反省,楊照終於體會到,要了解西方文化,就要學英文,同理,要了解中華文化,也應該要學文言文,教育當局不應干預吸收知識的工具——語文。

楊照10日在臉書貼文透露,1981年,他的大學聯考成績原本可以上乙組第一志願的台大外文系,但卻選了台大歷史系;他當時認為,英文帶著諸多負面意涵,代表西方帝國主義,代表強勢文化侵略,也代表崇洋媚外的現實態度,所以他不要念外文系。

後來,楊照發現,如果沒有對西方知識認真、深入的理解,要怎麼形成對西方知識的批判,更遑論相信自己批判意見的正確性?因此,楊照開始認真自學英文,大量閱讀英文書籍,往後的幾十年,透過英文,楊照吸收了太多絕對不可能只靠中文就能夠得到的知識、思想,為他的人生開拓了廣大豐富的風景。

根據這個邏輯,楊照認為,文言文首先是一種吸收、理解文明內容的工具,就像英文一樣;文言文雖然不是我們生活中所使用的語文,但就像學英文,當然要能透過英文去接觸、涵養文明內容一樣,文言文也必然可以打開一扇通往特殊文明內容與成就的窗。

當年,學長們先入為主認定西方文明不值得學習,楊照認為,這種偏狹的態度是錯的,同樣的,現在先入為主認定中國文明不值得學習,同樣偏狹的態度也不可能是對的。

還有,楊照認為,文言文使用的符碼,和我們日常語文是相同的;文言文的文法和日常語文也有很多類似之處,簡單說:我們有很方便學文言文的條件,為什麼不利用?這沒有什麼太深奧的道理,不過就是──別浪費,可以花這麼少的工夫,讓更多的孩子能多具備吸收人類歷史文明的一項工具,為什麼要反對?

因此,楊照認為,教育不應該阻擋孩子多學什麼,尤其是他們可以用來吸收知識的工具(語文);孩子有權利在成長過程中取得盡可能多元的吸收管道,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從多元知識的比對、沖激中,形成個人的獨立意見、他們這一代的獨立看法。

楊照希望,年長者,手握教育權力的人,不要用自己的強烈判斷加諸孩子身上,封閉他們面向世界的任何多元通道。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