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塑愈減愈糟!全台百處垃圾暫置場變垃圾山

環保團體表示目前減塑政策預算分配錯誤導致垃圾愈減愈多。圖為民眾響應世界地球日在姑婆嶼淨灘。圖/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環保團體表示目前減塑政策預算分配錯誤導致垃圾愈減愈多。圖為民眾響應世界地球日在姑婆嶼淨灘。圖/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新政府就任在即,綠色和平今(23)日舉行「政府預算分配本末倒置,全台垃圾山危機」記者會,指出台灣減廢政策雖行之有年,但垃圾量不減反增,凸顯政策成效不彰。綠色和平經檢視衛星影像圖及實地走訪後,保守估計自2018年迄今,全台已有至少百處垃圾暫置場因長年堆積成為一座座惡臭難聞的垃圾山。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全台每個縣市至少都有一座暫置場,裡頭垃圾堆積如山,大小火警頻傳,成為各地的不定時炸彈。其中更有8處鄰近水源保護區、60處鄰近學校,影響民眾日常生活甚鉅。

綠色和平盤點2018至2024年環境部與廢棄物處理相關預算,分析政府各別投入「末端處理」經費,包含協助地方興建和升級焚化爐、垃圾打包、海洋廢棄物清理等,與「源頭減量」的工作經費,包含禁限用一次性用品、推廣循環杯、補助設置飲水機等。前者7年間總共投入124億,平均每年17.7億元;後者5.7億元,平均每年0.8億。兩者差了22倍之多。
張凱婷說,台灣政府推動垃圾減量政策長達20年,近年更著重推動減塑,但垃圾量沒有顯著下降,家戶垃圾中塑膠垃圾成長尤其明顯,從2018年的約17%,成長至2022年的約28%。全台各地公有焚化爐陸續歲修且年限將屆,過量垃圾進不了焚化爐,只能露天堆置於各清潔隊、掩埋場。據環境部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台無法處理的暫置廢棄物已達約75萬公噸。

難以處理的超載垃圾已讓居民苦不堪言,新竹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指出,早在2019年新竹垃圾山就造成當地水汙染風險,再加上焚化爐歲修及垃圾未確實減量,垃圾山如今已愈長愈高。面對垃圾多數人想的都是「立即去化」,但實際上「源頭減量」更重要。希望政府能增加預算資源,從源頭解決垃圾總量成長問題。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表示,過去22年裡,政府主打限塑政策企圖減少一次性塑膠,然成效有限,同時垃圾堆置問題愈趨惡化。而行政機關每年在源頭減量編列經費過少,難以減緩不斷高漲的垃圾量,呼籲新政府正視垃圾問題、加強源頭控管,未來她也將持續監督行政機關在源頭減量的規劃是否足夠。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呼籲政府未來能從寬編列源頭減量預算,停止衍生更多的末端管理成本。她也建議準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考察垃圾暫置場,並思考如何透過正在擬訂中的《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內容,展現負責任的塑膠減用規劃。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表示,要盡速提出《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並且明訂台灣減塑目標、期程、路徑;限塑場域類別應該擴大,並且提出鼓勵政策吸引更多店家加入。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