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史話:「八二三砲戰」美國的決策過程--3

李慶平/前海基會副秘書長、前中廣總經理

砲戰意在孤立並奪得金馬

八月二十九日美軍太平洋總部知悉,中共已完成調動三個軍進入福建,並增強海軍部隊,加上有五個飛機場,足夠對金門採取軍事作戰行動。中共八月二十三日發動炮擊的目的,是以砲火封鎖金門,阻斷聯絡,迫使金門軍守軍投降或撤退,但主要的觀察,是在美艦是否護航,並到甚麼程度。

美國沒有公開聲明防衛包括外島及國軍空軍為轟炸金門對岸砲兵陣地,會被中共認為美方有所約制,此一情況若不改變,會鼓勵中共做進一步的冒險。

美方也注意到此一情況的嚴重性,八月二十九日美白宮會議有了重大決定:

一、 在中共缺乏意圖攻佔主要外島跡象時,美國應加強物質與後勤援助,但不採取直接行動。

二、  中共發動突擊,並有意圖奪取一個或多個主要外島,美國部隊在參謀首長聯席會的命令下,直接協防外島,包括攻擊敵方砲陣地及機場在內。

三、 中共若擴大攻擊澎湖及台灣,美國應適當𨒂申其行動,未經總統授權不得使用原子彈。美各級指揮官不得將有關原子彈的使用,告知中華民國。

關於護航補給船團,艾森豪總統指令,授權當地指揮官,護航至金門三海哩,台灣協防司令部承擔台灣防空任務,若中共空軍對金門,馬祖空中攻擊,國軍空軍可有權驅逐,追擊中共戰機至其基地,亦可攻擊該基地的飛機。

九月七日美政府發表聲明 ,台灣與金門安全關係日增,而蠻橫的使用武力對付金門,將構成威脅到美國安全。

 九月七日美艦開始護航國軍的補給船團,此日共補給272噸物質,未遭中共炮擊,九月八日第二次補給,據葉飛回憶錄,毛澤東決定,「只打蔣艦 ,不打美艦」,當時中共砲擊金門 53,000發,國軍補給72噸,損失一個中型登陸艇。

從九月七日到十月六日,總計補給十九次,國軍補給船損失七艘登陸艇。九月八日總計八次空戰,擊落米格機十架,傷F86一架,空投補給金門時被擊落兩架C46運輸機。

到十月初,美方決策單位均已相信,金門的補給已獲得解決,因金門已有超過三十天的各類補給品,美方判斷,中共已無法用砲戰來阻絕補給奪取金門,美認為中共可能會轟炸金門,否則接受現況休戰。

試探性局部戰爭

十月六日上午一時,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宣布停火一周,十月十三日再宣布繼續停火兩周,十月二十日恢復砲撃,十月二十五日宣布對金門單日打,雙日不打,雙日不打的條件是沒有美艦護航, 以後對金門砲數逐漸減少。

中共決定逐漸停止對金門的炮擊,可能未計畫有如此長期砲擊時間,砲彈已補給不上,另砲擊已無法阻絕國軍的補給,如果砲擊過久,可能導致國軍及美軍攻擊大陸,毛澤東是不願與美軍正面衝突,及避免直接作戰。

「八二三砲戰」是兩岸之間最後一次大型軍事衝突,從1959-1979年基本上只有零星的炮擊及小型海戰,1979年以後共中共正式停止砲擊。

八二三砲戰美國的決策可歸納如下:

一  、1957年美方已研判兩岸可能有軍事衝突,因而軍事部門在1957年10月已經計畫做好有關台澎及外島的作戰計畫,只是未呈報白宮核定。

二、1958年初美方已增加台灣的防禦力量,包括戰術原子武器(2000-6000噸)的進駐台灣。但並未告知中華民國政府。

三、八月二十三日之前,美方二艘航空母艦已駛入台灣海峽,運送響尾蛇飛彈給國軍空軍使用,美軍戰鬥機進駐台灣。

四 、八月二十二日國務卿,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中央情報局長聯席會議已做好給白宮的建議。

五、八月二十五日艾森豪總統批准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指令致太平洋總部,但有三項未告知盟邦,須因軍事需要而決定,其中包括協防外島及使用原子武器。

六、美方判斷「八二三砲戰」是中共一項試探性局部戰爭,中共當時並無登陸作戰的裝備及能力。

台海因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執政,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軍事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增加,但發動戰爭條件尚未成熟,不會,也不應輕率為之。美國雖與台灣無同盟條約,但為美國在遠東的利益及依據「台灣關係法」,美國對兩岸關係惡化會有所準備,只是視未來情況的發展,會影響介入的程度。(系列完)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