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稀土產業鏈「去中化」碰壁    華爾街日報:繞不開中國

大陸7月限鍺鎵稀有元素出口,引發西方擔心稀士取得受影響。圖為大陸稀士礦。圖/引自搜狐網
大陸7月限鍺鎵稀有元素出口,引發西方擔心稀士取得受影響。圖為大陸稀士礦。圖/引自搜狐網

為減少關鍵戰略物資對中國依賴,歐美正嘗試重構稀土磁鐵供應鏈,但繞開中國這個稀土資源儲量大國兼生產、出口、消費大國,捨近求遠拼湊新供應鏈,將難避免地帶來更大成本。《華爾街日報》說,西方公司在這條艱難道路上,至今遭遇「不同尋常的障礙」。

今年7月3日大陸商務部宣布,限制出口鎵、鍺稀有金屬出口,明眼人皆知這是反擊西方限制對中半導體輸出令,接著是否禁稀土也讓西方傷透腦筋。隨著11月舊金山的「拜習會」,中美關係暫得舒緩,但北京的禁令已讓西方在重構產業鏈上碰壁。

《華爾街日報》15日報導說,幾十年來,中國一直主導稀土磁鐵製造過程的每個環節,是唯一有能力從頭到尾、大規模生產稀土磁鐵的國家。全球稀土產量三分之二都來自中國。同時,中國稀土礦石加工能力也占全球85%,磁鐵製造產能在全球占比超過90%。

稀土本身珍貴,更難得的是同時掌握稀土磁鐵生產技術,後者對智慧手機、電動汽車,及噴氣式戰機、風力渦輪機的製造都至關重要。問題在於美國和澳大利亞能開採稀土,但無法進行大規模加工;馬來西亞可加工礦石,但不生產磁鐵;日本能生產磁鐵,但沒有稀土礦。

報導指出,英國諮詢公司「藍色計畫」(Project Blue)研究主管大衛·梅里曼承認,在這方面「中國已經遙遙領先」。加拿大稀土企業新性能材料公司(NPM,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首席執行官蘇拉曼坦言,「去中國化」,供應鏈的願景「有一個巨大缺口要填補」。

在梅里曼看來,在友好國家擴建分散的供應鏈,或許是最可能的發展方式。《華爾街日報》稱,這意味西方企業要「連點成線」將分散在全球各地、相距遙遠的網路拼接起來,但這過程相當艱難。

據報導,NPM已在中國生產磁鐵,但仍著手建立一條替代供應鏈,以滿足對不含中國元素的稀土與日俱增的需求,首次建立在西方世界生產稀土磁鐵能力。除澳大利亞、越南等國外,該公司還瞄準來自美國南部喬治亞州的礦砂,該州盛產的礦砂主要用於生產鈦,但也富含頂級稀土。

但問題隨之而來,這些礦砂潛藏著放射性鈾和釷。要想得到稀土,就得過濾掉這些物質。分離出來後,這些放射性礦物還不能被直接丟回土壤,否則可能造成汙染。為此,NPM在2020年與美國能源燃料公司(EF,Energy Fuels)達成合作,EF斥資購入專門設備在猶他州改造一家工廠,用來處理大量礦砂。

買下過濾放射性物質的稀土後,NPM還需進一步加工這些材料,對其中混雜不同類型的稀土進行分離。報導稱,在中國之外,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做到這一點,而在美國,沒有一家公司能進行大規模稀土分離。NPM已為此進行一系列改造、收購,預計到2025年才能在愛沙尼亞靠近俄羅斯邊境小鎮正式投產。

還有更多難題出現在讓人意想不到之處,如不得不花10年時間從稀土礦場遷出受保護的稀有無腿蜥蜴。稀土採礦公司澳大利亞戰略物資(ASM,Australian Strategic Materials),此前與美國磁鐵製造商達成協議,對其供應「不含中國成分」的稀土。但其在澳大利亞東部採礦點,也是一群粉尾無腿蜥蜴棲身之所,環境法規要求該公司在開採稀土前,須先轉移這些保護動物。

據報導,幾年前,ASM的科學家就開始做計畫,逐步驅離穴居的蜥蜴,但ASM預計,該公司到2027年才能開始開採礦石,梅里曼指出,由於技術有限、要價較高等原因,西方公司往往很難說服資金支持者相信他們企業能生存下去。

同時,ASM試圖從越南、美國為其韓國加工廠,尋找其他稀土來源的計畫,也面臨動盪和變數。ASM今年5月與越南北部一家小公司簽訂購買稀土材料的協定,但該越南公司創始人10月因涉與非法購買稀土有關的金融欺詐,而在當地被捕。《華爾街日報》說,這顯示出在不同司法管轄區間拼接連成的供應鏈,會有多棘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