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向時代的風貌  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

「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展」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首次捐贈展,藉由兩位資深攝影家的作品,讓眾人透過影像中的形跡,帶來曾在的感受。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展」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首次捐贈展,藉由兩位資深攝影家的作品,讓眾人透過影像中的形跡,帶來曾在的感受。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成立以來第一次舉辦捐贈展,精選李悌欽、邱德雲兩位攝影家的68件作品,透過攝影師的眼睛,將1960年代以來的臺灣社會做真實的存檔,當從這些作品中看見當時社會、土地上的人們,更能透過作品認識臺灣這片土地,讓攝影作品成為時代共同的回憶跟經驗。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目前有13,000餘件典藏,希望臺灣有一個攝影藝術文化保存的基地。2017年過世的攝影家李悌欽由1960年代興盛的影會活動起步,在正職工作之外投身於「大同攝影同好會」及「自由影展」等業餘攝影社團,攝影家鄧博仁認為,作為業餘攝影家,李悌欽有著獨樹一格的創作風格,他不僅以質樸恬淡的鏡頭語言,透過相機快門捕捉了生活的平凡原貌,更以自身的觀看角度及實驗精神突破傳統,在擾攘的街廓中,捕捉光影及造型,展現攝影者的心象與心境。攝影家李悌欽於1960-1980年代,於臺北街頭及臺灣各地的寫實作品。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攝影家李悌欽於1960-1980年代,於臺北街頭及臺灣各地的寫實作品。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2014年過世的邱德雲則一生關注勞動階層與家鄉苗栗的變遷,他由早期在鄉土寫實中成長摸索,進而以深刻且貼近土地的精神,讓他的影像語彙呈現濃烈反差及強烈對比。

國立臺灣美術館長陳貺怡表示,感謝攝影家及家屬們的大愛捐贈,讓現今的觀眾得以窺見時代的變化及攝影家獨特的心靈風景,典藏的攝影作品亦是研究臺灣攝影發展的寶貴資產。李悌欽與邱德雲兩位創作者,扣合著攝影的寫實精神及時代價值,面對城市發展與農村轉型,展現出不同的攝影風貌。他們的攝影跨越了世代的記憶與傳承,凝聚觀者的目光,望向攝影家們及時代的曾在。

 展覽自即日起至113年4月28日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展出,相關展覽及推廣活動資訊請至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查詢:https://ncpi.ntmofa.gov.tw

 邱德雲,〈加里山下兒童樂〉,197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加里山下後龍溪堤防上,一群小朋友們在用來鋪設水底橋的木板上玩耍。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邱德雲,〈加里山下兒童樂〉,197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加里山下後龍溪堤防上,一群小朋友們在用來鋪設水底橋的木板上玩耍。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

地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201-203展覽室(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時間:即日起至113年4月28日,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