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賴記「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就是要抗中保台

賴清德總統上任即將滿月,19日面對國內媒體召開記者會,記者會上總統賴清德宣布將成立三個委員會。圖/中央社
賴清德總統上任即將滿月,19日面對國內媒體召開記者會,記者會上總統賴清德宣布將成立三個委員會。圖/中央社

賴清德總統上任即將滿月,19日面對國內媒體召開記者會,記者會上總統賴清德宣布將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等三大委員會,而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訴求是:在面對「區域中破壞和平穩定的野心,只有整個社會有強韌的自我防衛意志」,所以賴清德的目的還是在「抗中保台」。

許多批評指出,這三個委員會與目前行政院組織有疊床架屋之嫌,這固然是爭議之所在,若了解其目的才能看透這件事的本質,這三個委員會賴清德真正想做的其實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另外兩個不過是只是稀釋注意力的煙霧彈。

賴總統說:「我們要擴大民力的訓練與運用,加強物資整備與維生配送的系統,強化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更要健全社福醫療網絡和避難設施,也要確保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的安全」。這些包山包海的所謂「民力的訓練與運用」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去年《全民防衛動員法》修法的爭議。屆時是否以國家安全之名對人民財產權與行動自由設限,而國會又如何監督,值得觀察。這也是在野黨最該注意的事。

另外,根據府方的說法,委員會有三項意義,第一,象徵執政團隊一體;第二,跨部會同心;第三,展現跨領域與公私協力的精神,以凝聚政府與民間的力量,將委員會打造成最強溝通平台,具體推動各項改革工作。重點在第三項,公私協力為何?又如何凝聚政府與民間力量?也是關鍵所在。

民進黨現在面臨「少數執政」的困境,特別是在國會立法受阻,民進黨利用所謂公民團體或民間組織,訴諸民粹,威脅國會。現在總統府成立這些委員會是否是一種社會收編工作,用民間的壓力來解決國會少數的窘況?國外研究選舉威權政體的學者就指出,在一些民主倒退的國家,在不成熟的公民社會中利用國家資源或公器施行恩庇侍從主義,拉攏知識分子和民間團體,作為側翼,打擊政治異己。

賴總統就說,「這三個委員會,將每季召開一次會議。我們會建立有效率的溝通平台,凝聚社會共識,並且積極落實於行動。藉由產、官、學、研,和民間的力量,我們可以更有效地因應全球議題,讓台灣的策略,成為世界的解方」。所以這三個委員會可能就是進行產官學研的整合機制,以「社會共識」之名,不是成為政府體制之上的太上皇,就是搶佔話語權的最大麥克風。

民主制度最大的表現形式與合法性根源就是選舉,今年一月13日的大選人民已經表達全民的意志,並沒有給與民進黨全部的授權,就是希望強化監督力量。國會才是人民主權的象徵與代表,賴清德利用三個委員會進行社會動員與社會收編,嚴重破壞民主機制,危害之大,遠超過政府組織的破壞。這更證明國會改革強化監督政府之必要性與正當性。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