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發表最新報告警告,中國想奪取台灣,除了全面入侵和軍事封鎖外,還有第三選項:即透過海警隔離台灣,癱瘓台灣經濟,無需發一槍一彈,就能讓這個民主島嶼屈服於北京意志。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近年來,由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台愈加強硬,加劇外界對中共必要時以武力奪台的擔憂。而中國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只會加深這類憂慮。
在此情勢下,分析師和軍事專家長期以來一直關注中國的兩個主要選項,包括全面入侵和軍事封鎖。但CSIS警告說,中方還有第三種方式:「隔離台灣」,這將使美國及其盟國更難應對。
CSIS報告稱,這稱為「灰色地帶」(gray zone)的戰術,即採取低於戰爭行為的行動—中國海警,對台灣實行全面或部分隔離,切斷其港口的對外通道,阻止能源等重要供應運抵這個擁有2300萬人口的島嶼。
CSIS報告的作者寫道:「中國近年來顯著加大對台灣的施壓,激起外界對緊張局勢可能引爆成為全面衝突的擔憂。外界多數關注入侵的威脅,但北京除了入侵外,還有其他選項來脅迫、懲罰或吞併台灣。」
日前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峰會上,中國國防部長董軍曾警告,「誰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必將粉身碎骨、自取滅亡。」
CSIS報告稱,北京擁有強有力的選項,不僅可以使解放軍不費一兵一卒,實際上還可讓台灣政府或美國等力挺台灣的國家為維護台灣自主權而淪為發起軍事衝突的一方。
報告指出,中國海警與世界上大多數海岸防衛隊一樣,被視為是執法機構。這意味著北京對台進行所謂隔離行動時,中國海警將阻斷並管制台灣周圍的航運,這與封鎖有所不同。
報告稱:「隔離是由執法機構帶領,在特定區域內控制海上或空中交通的行動,而封鎖本質上具有軍事目的。」專家指出,《國際法》認為封鎖就是戰爭行為。「由中國海警帶頭進行的隔離,不是對台灣宣戰」報告警告說,這將使美國下一步行動感到棘手。根據《台灣關係法》,華府在法律上有義務協助台灣自衛,並為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
CNN報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已經超越法律要求,多次喊出他將動用美軍保衛台灣,這似乎偏離華府之前的「戰略模糊」立場,而白宮官員已經數度為此進行澄清。
報告指出,如果美國軍艦或戰機介入中國所謂的執法行動,美國可能會被視為主動發起軍事敵對行動的一方。
根據CSIS報告,中國海警估計有150艘遠洋船隻和400艘較小船隻,與解放軍一樣,船隊規模冠全球。北京的海事局和海上民兵船更擁有數百艘,甚至更多船隻,這些民兵船都是能整合到中國軍事和執法任務中的漁船。
而報告指出,台灣海警只有10艘遠洋船隻和約160艘較小船隻,根本無法在中國的隔離行動中進行反擊。
CSIS的作者指出,北京的隔離行動可能極其有限,但仍能對台灣經濟造成扼殺效果。很少有營運商願意面臨被中國當局扣押船隻或貨物的風險,可能會自願停止供貨到台灣。報告稱:「中國只要展示不惜搜查和扣押少數商船就能產生巨大的威懾效果,並阻止其他商船做出類似的違規行為。」
報告稱,中方的隔離行動還可輕易延伸至空中交通,對一些班機有限的搜查和/或扣押行動,就會對飛往台灣的航班產生影響。報告稱,中國只需警告少數航班即可對所有交通有壓制效果。
中國定期在台灣周圍進行軍機繞行,有時一天達數十架次。台灣國防部表示,截至21日上午6時的24小時內,有36架中國軍機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
報告同時指出,中國若採取隔離而非封鎖台灣,並不需封鎖或限制台海通道的進出。這意味華府及其盟國可能失去根據《國際法》介入的最大理由之一,也就是維護國際航道的自由航行權。報告稱:「如果隔離被視為執法行動,中國可隨時輕鬆宣布行動結束,並聲稱已達到目標。」
報告的作者提到,為使事件更為低調,中國甚至可能不需要使用「隔離」一詞就開始孤立台灣。根據北京宣稱台灣是中國的領土,可要求在船隻進入台灣之前提交報關申報。未能遵守的船隻將面臨執法機構的處罰,這可能會對所有航運產生寒蟬效應。「中國執法船隻將被授權登船、進行現場檢查及訊問人員,並對不服從的船隻採取其他措施。」
此一構想讓中國可採取有限的行動,例如,只須鎖定台灣最繁忙的港口高雄港,該港口負責台灣57%的海運進口以及大部分能源進口。
不過,CNN報導,外部分析師認為CSIS的報告雖具有可能性,但他們也對事態可能如何發展抱持懷疑。一些分析師提到,經濟因素未必對北京有利。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聯合情報中心(US Pacific Command’s Joint Intelligence Center)前作戰處處長舒斯特(Carl Schuster)說:「維持隔離是昂貴且耗時。」他堅稱:「台北不會在60天內屈服,北京能維持這麼久的隔離和承受可能的國際反應嗎?」
專家還警告,改變台海現狀恐進一步削弱北京的對外貿易。倫敦國王學院戰爭與戰略教授帕特拉諾(Alessio Patalano)指出,中共面臨的挑戰包括經濟仍在努力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目前其經濟成長率大幅下降,並面臨新的貿易限制,例如對其電動車出口課徵的關稅。
CNN報導,台灣是一個突出的工業化經濟體,是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節點,也是全球大多數最先進半導體的製造商。對台灣的隔離將對全球的經濟產生影響。
此外,倫敦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考沙爾(Sidharth Kaushal)表示,隔離可促使民眾團結起來力挺政府,而不是反對政府。他說:「歷史證據表明,即使是嚴重的封鎖,其威脅價值也是有限,而有限的隔離可能會產生團結效應。」他警告,隔離也可能推進台灣政府宣布獨立,「這將使(共產黨)面臨升級或重大挫折的抉擇。」考沙爾指出,升級尤其是入侵,並不具有成本效益,戰爭不僅折損人命,也會耗費國家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