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米蘭海關周一(1日)宣布,破獲2批來自中國大陸的「毒品前體物質」(drug precursor,即製毒原料),總重逾6公噸,若流入市面可製成超過6300萬顆搖頭丸(MDMA),市值逾6.3億歐元(約台幣220億元)。
綜合法新社與《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義大利財政衛隊(Guardia Di Finanza)周一發表聲明指出,此次行動是在義大利當局聯繫荷蘭警方後聯合進行的,米蘭機場海關發現一批偽裝為聚酯塗料化學品的粉末,經化驗後證實其中絕大多數為製造搖頭丸的前體物質PMK(胡椒基甲基酮)。歐盟刑事司法合作署(EUROJUST)立即通報荷蘭海關,逮捕2名正要離境的中國公民,在2人隨身行李中起出數十公斤的PMK、大麻膏(Hashish)與愷他命(Ketamine),另有一名米蘭當地商人也正在接受調查。
義大利海關指出,這是與歐盟刑事司法合作署合作、為期2年調查行動的一環。本案的偵辦可溯及2022年,當時財政衛隊就在米蘭截獲一批申報為「聚酯粉末塗料」的可疑貨物,循線追查至今才收網。
除米蘭機場外,財政衛隊也在義國北部的瓦利斯(Varese)截獲第2批用以製造安非他命和甲基安非他命的前體物質「苯基丙酮」(BMK)。
近年來,來自中國大陸的毒品貿易已經不是新聞,主要是作為前體物質的來源和洗錢活動的重要環節。美國已經多次指責中國販運芬太尼(fentanyl),造成美國國內棘手的鴉片危機(opioid crisis)。
美國緝毒局(DEA)在報告中指稱,芬太尼及芬太尼相關物質,是透過普通郵政和商業快遞服務從中國運送而來。今年(2024年)6月,美國檢察官指控24人涉嫌參與中國影子銀行家和墨西哥錫那羅亞販毒集團(Sinaloa)的洗錢計畫。美國司法部統計,中國近年來持續透過地下貨幣兌換商幫助墨西哥毒梟洗錢,統計顯示,2019至2023年間,金額已超過5千萬美元,收入主要來自芬太尼、古柯鹼和甲基安非他命的非法交易。
隨著科技進步,加上各式合成毒品成本遠較天然毒品低廉,全球毒品市場與各國扮演角色早已出現變化。傳統被認定的毒品中南美洲與南亞毒品大國早已衰退。《POLITICO》上月中旬報導,根據歐洲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EMCDDA)發布的《2024歐盟毒品報告》(EU Drug Report 2024),在中國大量生產的一類「強效合成鴉片類藥物」,正從波羅的海國家進入西歐,滲透到近期不穩定的海洛因市場,並經常導致吸毒者死亡。這種高度危險的物質的效力比海洛因強數百倍,甚至比癌症止痛藥芬太尼更強,卻被誤當成海洛因在市場流通。
EMCDDA主任古斯迪爾(Alexis Goosdeel)指出,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毒品市場,既定的非法藥物隨處可見,強效的新合成物質更是不斷出現」。現今在美國,濫用的止痛藥取代了海洛因,海洛因取代了合成鴉片類藥物,引發了人們對歐洲出現類似過程的隱憂。
考慮到海洛因短缺的可能性已經迫在眉睫,這一點尤其令人不安。聯合國指出,2022年4月取得勝利的神學士(Taliban)政權禁止阿富汗境內所有鴉片種植和海洛因加工,導致阿富汗95%的產量被消滅。阿富汗原本佔海洛因世界供應量的九成,這意味著歐洲的海洛因使用者正在消耗「有限的庫存」,儘管目前供應仍充足,但EMCDDA預測,「為2024年底或2025年可能出現的海洛因短缺做好準備,是謹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