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鈞/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生
最近綠營媒體及側翼大力攻擊社交APP「抖音」,認為上面充斥大陸歌曲、舞蹈、有聲小說以及各種短視頻,甚至許多臺灣中小學生捲著舌唱「姊就是女王」、跳著「科目三」,他們認為這些都代表中共統戰,孩子們吸收這些「不入流」、「不本土」的大陸娛樂後,會被潛移默化成中共同路人。殊不知,當前青少年迷抖音的現象,獨派「去中國化」的教育居功厥偉。
我對於微博、抖音等「段子」略有涉獵。其實哪怕在大陸,這些東西亦屬於「下里巴人」,往往入不了大學師生法眼,甚至有「抖音一響,爹媽白養」這等金句。這些作品勝在唸著順口有趣、臺詞符合華人思維習慣,閱覽一遍就能入心入腦。但私以為該類短視頻內容貧乏,偶爾觀賞可當調劑,看多則容易影響思維能力。那為何台灣年輕人會如此追捧這些東西呢?背後原因恐怕就是去中去古文後引發的「語言能力危機」。
共產黨壯大於江西陝北,為了吸引多數為文盲的農民加入革命,便愛用北方順口溜以及各種「段子」來包裝其政策。直到現在,大陸各地仍然可以看到地方政府貼出的各種「雷人標語」,如宣傳計畫生育時「打出來、墮出來、流出來,就是不能生下來」;新冠疫情封城時「今天到處串門,明天肺炎上門 」、「一人出門,全家喀擦」。這類標語港台人士聞之傷心,大陸知識分子見之落淚。但為何大陸宣傳機關就是樂此不疲,就是因為追求「接地氣」的黨文化所致。上行下效,大陸的娛樂段子或多或少都受影響,先求容易擴散,內容反倒其次。
反觀臺灣的官方公文書體一直是文白並陳,稱呼尊卑有別,文意委婉練達,行文時講究單行不成段、單字不成行,詞彙要用「臺端」、「渠等」、「大院」、「本局」等。公文以「茲」開頭,「查照」結尾。對方如同屬公門,最好加上「至紉公誼」表示謝意,哪怕宣傳也頂多用幾句押韻了事。當初推動計畫生育時提出的「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孩子不嫌少」,恐怕是台灣公部門能做出最接地氣的標語,前述各種「雷人標語」則絕不可能出現。
中共建政至今已70餘年,即使是法律條文都追求「老嫗能解」。在這種語言體系下薰陶多年的大陸人,「下里巴人」式語言絕對輾壓臺灣人,有趣而粗鄙。相比之下,台灣公文基礎就是文言文,優雅而意涵深遠,臺灣人民如果看不懂公文,事實上就是語文能力出了問題。台灣人民如果語文能力退化,將與對岸中下階層一個水平,但又不如其直白強悍,自然受其吸引。民進黨將台灣年輕人語言水平往下拉的同時,反讓他們成為最容易受共產黨文化吸引的群體。
台灣自始就不可能在體量上贏過大陸,只能追求質量勝之。中華民國長期致力於國民文化教育,追求雅訓避免俚俗,所以早期台灣人給大陸人彬彬有禮,言詞不凡的印象。今年,馬英九前總統訪問大陸,詩詞古文出口成章,其展現的文化底蘊、民主素養也在對岸造成風潮,得到眾多大陸民眾讚賞。惟近年來臺灣致力於在教育上去文言文,導致臺灣人再也無法展現其高雅的文化魅力後,不只過往優勢不存,還會被俚俗文化已發展得淋漓盡致的大陸給淹沒。
綠營政客、學者,當年大多數都是在黨國體制下飽讀聖賢書者,新生代亦有良好教育背景。他們語言能力高超,思辨能力強大,自然對於大陸基層娛樂有免疫力。但是他們可能沒想到,自己畢生「教育去中化」將文言文等國學精華刈除後,不只未迎來文化台獨,反而讓對岸的「草根」更加輕易的進入台灣年輕人的心中。或許哪天,當下一代台灣人進入社會後只會寫出各種「雷人標語」,作文只能寫出「小夥伴們都驚呆了」等俗不可耐的大白話時,兩岸統一會來得更快一些。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