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下沉」社區   北京流行非正式音樂會

今夏,音樂愛好者在北京東城區舉辦音樂會。圖/趙明攝
今夏,音樂愛好者在北京東城區舉辦音樂會。圖/趙明攝

莊文鴻/大陸資深媒體人

元旦將至,北京愛音樂的年輕人們忙碌了起來。一些以落日、街頭為主題的「非正式音樂會」在北京多地舉行。

「非正式音樂會」是由一群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假日自發舉辦的唱歌活動,沒有專業的音箱設備,亦不搭建華麗的舞臺,更沒有燈光和特效。對很多北京年輕人來說,這種具有街頭色彩的小型音樂會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一台手機、一個藍牙音箱就能辦一場。」主辦者高珂告訴記者,類似音樂會在北京不勝枚舉,舉辦時間和地點相對固定,負責人會事先通過小紅書、微博等社群發佈時間、地點和歌單等相關資訊。現場除了職業歌手表演外,觀眾亦可隨時上臺共同演唱,整體氛圍比演唱會和音樂節更自由,更接地氣。

連續舉辦三季的大陸網路綜藝《樂隊的夏天》,喚起了民眾對於音樂的熱愛,也為小型日常化的音樂會帶來了更多觀眾。

家住朝陽區的宋曉是「樂夏」的忠實粉絲,今年五月在三里屯參加一個樂隊的live house演出後結識了不少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在朋友的推薦下,她瞭解到落日音樂會的活動,此後便一發不可收。

以「記憶中的那首歌」為主題的落日音樂會經常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附近舉行。這裡位於北五環,是位元組跳動、快手等互聯網「大廠」的辦公區所在地,亦是年輕人的聚集地。今年五月,五月天樂隊在「鳥巢」舉行演唱會時,近千名沒買到票的歌迷在場館外的廣場上同步歌唱。這個廣場此後便成為落日音樂會的駐地,觀眾在特定休息日的傍晚彙聚於此,席地而坐,用手機燈光代替螢光棒,當播放熟悉的歌曲時,觀眾合唱的聲音甚至會蓋過高功率的音箱。

「音樂會主打的就是一個氛圍,只要你放得開,每個人都是音樂會的主角。」對於宋曉來說,音樂會不只是為了聽別人歌,更多的目的是釋放自己的情緒。這種開在家門口的音樂會正好可以緩解工作帶來的壓力,感受生活的美好。

如果說散落在各大公園、廣場上的「非正式音樂會」是小而美的日常,大型的音樂節、演唱會更像是大而全的節日,二者共同組成北京的城市音樂生態。有些城市看到了這一點,甚至將音樂當做吸引年輕人、促進消費的平臺。

北京以南300公里的省會城市石家莊曾宣佈,2023年7月至10月,石家莊舉辦中國「搖滾之城」音樂演出季。新疆、重慶、山東、四川等地也都宣佈了音樂節開幕的消息。音樂不再是北京等一線城市文藝青年的專屬,而是「下沉」到各個城市、縣城和社區。

多年前出現在中國大陸的音樂節,一開始也只是社區規模的音樂會,參與者多是愛搖滾、特立獨行的年輕人。逐漸地,音樂節越來越包容,變身成一個線下相聚、親近自然、享受生活的多元空間。如今,如落日音樂會般小型社區演出在大陸流行,拉進了民眾與音樂的距離,讓生活增添更多peace and love。

樂迷在北京朝陽區舉辦音樂會。圖/趙明攝

樂迷在北京朝陽區舉辦音樂會。圖/趙明攝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