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兩岸文化交流 怎麼變成統戰了?

國安局現在把兩岸文化交流定調為「統戰」,文化部卻照常編列兩岸文化交流預算。圖為7月在鄭州舉行的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圖/取自國台辦網站
國安局現在把兩岸文化交流定調為「統戰」,文化部卻照常編列兩岸文化交流預算。圖為7月在鄭州舉行的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圖/取自國台辦網站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報載,國安局近日整理大陸對台統戰滲透樣態指出,大陸藉「提高對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認同」營造促融、促統條件,包括邀請民眾赴大陸祖廟參香,「強調兩岸信仰同源」、舉辦座談會「研討抗日歷史」、擴大兩岸藝術影劇合作「推廣中華文化軟實力」等。引起輿論譁然,台大前校長管中閔還質疑「這是假新聞嗎?」

根據以往經驗,兩岸透過認同中華文化、影視合作、宗教交流等管道,不但不會引發敵對或衝突,反而有助於謀求永續和平發展。比起直接的政治談判,文化是求同存異、共創雙贏更好的管道。

兩岸文化交流被賴政府認定是大陸對台統戰

可是到了賴政府眼裡,文化交流竟變成中共統戰武器。都什麼時代了,台灣人民有那麼容易被共產黨煽動嗎?即使在台北街頭看到車子掛著五星旗、播放國際歌,也沒人大驚小怪,國安局所說的「值得防範」,到底要防範什麼?實在令人費解。

上述情形,筆者推測也許有兩種可能原因。

第一,賴政府的文化自信心大不如前,面對大陸文化崛起,還沒較量就先畏戰了。台灣未經過類似大陸的「文化大革命」,本來比中國大陸保留更優質的中華文化。可是近年台灣學子在「去中國化」教育下,已經一代不如一代,如今連大禹是何方神聖也不知道;反觀大陸努力營造文化品牌,已經超越了我們。像最近轟動國際的電玩《黑神話:悟空》,創下驚人的銷售紀錄,顯示台灣的文化產業都快看不到中國大陸的車尾燈了。

第二,賴政府害怕兩岸和平,因為和平不利於他們的統治。民進黨及其側翼挑撥兩岸關係不遺餘力,兩岸關係越糟,他們的支持度就越高。假如兩岸一直以中華文化為共同話題,相談甚歡乃至心靈契合,就很難凸顯中共「打壓台灣」的「嘴臉」,更難打悲情牌,來激發台灣民眾與對岸切割的決心。所以,舉凡足以瓦解敵對狀態的策略,對民進黨而言,就是「統戰」,必須嚴加「防範」。

政府定調文化交流是統戰 文化部卻照常編交流預算

這背後顯然有美國在操弄。以前美國人還是在檯面下運作,現在都搬到檯面上了。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不就公開說,台灣應該付給他們保護費嗎?兩岸越是劍拔弩張,火藥味越濃,台灣就得花越多錢跟老美買武器。民進黨很愛強調台灣的主體性,可是給老美當槍使就有主體性了嗎?

然而,更奇怪的是,國安局這頭把兩岸文化交流界定為「統戰」,文化部另一頭卻照常編列兩岸文化交流的預算,簡直就是「一國兩制」。難道賴政府想用「統戰」二字來嚇唬民眾,誰跟大陸接觸,就找誰去約談?那豈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也想造成寒蟬效應?

如果國安局不願收回他們的說法,那麼文化部的兩岸文化交流預算就應該刪除,否則一方面老百姓將無所適從;另一方面,接受文化部補助進行兩岸交流的人,就準備接受國安單位的約談吧。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