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大陸減少ECFA關稅減讓    劍指兩國論

大陸停止34項台灣農產品免關稅待遇,陸委會回應大陸經濟脅迫,副主委梁文傑19日主持記者會。圖/中央社
大陸停止34項台灣農產品免關稅待遇,陸委會回應大陸經濟脅迫,副主委梁文傑19日主持記者會。圖/中央社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暨澄正書院主任

9月18日大陸財政部發布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ECFA)第三波關稅減讓項目,自2024年9月25日起,停止執行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新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政策。國台辦針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告,停止執行對台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政策,表示強烈支持。並指出賴清德上台以來,堅持台獨立場及新兩國論,不斷謀獨挑釁升高兩岸敵意對抗。

據統計資料顯示,大陸已對台灣連續展開三波經濟反制,被中止關稅減讓的產品合計達180項,總數約500項的ECFA早收清單產品,計有36%宣告結束。事實上,早在2023年底、2024年5月,大陸已分別進行兩次中止ECFA關稅減讓,主要集中在石化產品、紡織、機械、鋼鐵等工業產品,這次則以農產品為主。

檢視2022年8月3日以來,大陸當局從台灣農漁水產品石斑魚、鳳梨、釋迦及蓮霧、芒果、白帶魚等,紛紛檢測出禁藥、蟲害及殘餘農業。例如在石斑魚檢出孔雀綠及結晶紫,在鳳梨中驗出介殼蟲、文旦農藥殘留超標,藉此為由暫時停止輸陸,造成台灣農產品輸陸減少,影響農漁民生計。賴清德主政後,兩岸對立對抗和經濟脫鈎斷鏈日形嚴重,毀損兩岸協商和ECFA實施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此為大陸當局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之因。

後續大陸當局在賴清德當選前後,也分別宣稱研究中止一部份或全部兩岸經貿合作框架協議;發布2509 項商品貿易壁壘成立、公布中止12項石化產業優惠關稅減讓、中止134項傳統製造業關稅優惠。儘管,短期內,大陸雖不太可能立即宣布完全廢除ECFA實施,但此種經濟反制手段已讓台灣農漁民產生預期心理及寒蟬效應。

首先,凸顯九二共識為兩岸經貿正常化及規範化基礎。ECFA為兩岸經貿最具指標性協定,早收清單部分不管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或農產品貿易,大陸給予台灣優惠的品項數量,明顯多過台灣給予大陸,此為兩岸關係正常化發展趨勢,基於九二共識的共同基礎對台灣讓利。

但賴清德政府堅持務實台獨立場及新兩國論,不僅否認九二共識存在,甚至標籤化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刻意混淆涉及兩岸關係性質的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為統一後制度設計。蔡英文主政期間,尚且提出九二會談精神、九二歷史事實及九二共同認知,作為九二共識的替代共識。然賴清德在九二共識立場上,除了不承認也未提出替代方案,僅提出重啟兩岸對話協商,不應預設任何政治前提。

其次,大陸對台經濟反制源自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大陸連續三波提出中止關稅減讓,針對兩岸經貿進行限制及反制,主要是對務實台獨反制,蔡英文政府主張維持現狀,尚無法緩解暫時停止農漁水產品輸陸,更遑論賴清德總統主張務實台獨、新兩國論。

大陸當局視蔡英文就職演說詞,為未完成答卷;而界定賴清德就職演說詞,則是台獨自白書、台獨宣言書。從兩岸政策陷入刺激--反應模式循環狀態,壓制及反制聯動型態暫時無法調整。若兩岸僵局難解及螺旋敵意上升不斷,幾乎可以預測是制裁措施將接連不斷,兩岸經貿關係難以朝向正常化、規範化、機制化及制度化發展。

再者,台對陸經貿政策採取歧視性對待及差別性待遇。早在陳水扁執政時期,儘管提出一邊一國論、台灣正常國際運動及公投入聯,但大陸仍於2005年8月1日和2007年3月20日起,分兩批對原產於台灣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促進台灣農產品開拓大陸市場,讓農漁民從中獲許多益處。縱使蔡英文執政及賴清德執政,也是呼籲回歸九二共識,即使對台灣實施減少關稅減讓,也是逐步消減,也非全方位取消。

最後,新兩國論不利於ECFA運作實施。賴清德主政以來,不斷稱呼大陸為中國,多次倡議兩岸互不隸屬,甚至陸委會副主委公開界定兩岸兩區是兩國關係,致維持現狀說法讓位於互不隸屬論,賴又宣稱台灣是自己國家名稱,凡此皆惡化兩岸關係發展,不利於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

至今台灣仍單方面限制大陸1000多項農產品輸台,形成不對稱及不公平貿易結構。故當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停止執行對台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政策,國台辦強烈表達支持立場。

大陸當局基於兩岸一家親理念,採取融合促統、融合漸統及融合和統的和平統一模式,擴大化兩岸交流及合作。藉由兩岸經貿交流及合作,擴散至兩岸社會及文化領域,利於形塑中華民族及中華文化認同感,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及中華共同家園,從經濟利益共同體、兩岸社會有機紐帶建立及民族文化認同,應是兩岸統合的涓滴細微民心工程及路徑。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