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齊廷洹發怒的環保意涵 政府知道嗎?

太陽能光電板壽命只有25至30年又很難回收,一旦除役便會形成堆積如山、幾乎無法處理的垃圾。圖/取自台北市環保局臉書
太陽能光電板壽命只有25至30年又很難回收,一旦除役便會形成堆積如山、幾乎無法處理的垃圾。圖/取自台北市環保局臉書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最近齊柏林之子齊廷洹赴苗栗圖書館演講,因看到承辦人員譏諷他是「靠爸族」的訊息,當場大發雷霆、拂袖而去,演講費也不收了。此事被媒體大幅報導後,縣長親自道歉,齊廷洹也氣消了,甚至還為承辦人員求情,十分寬容大度。

齊柏林、齊廷洹父子為環境保護無私奉獻

不管輿論如何看待這件事,可以肯定的是,齊廷洹的衝冠一怒,喚起了大家對《看見台灣》的記憶,也知道了當年齊柏林為保護台灣環境無私的奉獻,感動了許多名人與企業家,紛紛出錢出力,以挽救日益惡化的生態。

然而,當年 《看見台灣》所呈現的環境破壞情形,如今不但沒有改善,反而因為錯誤的能源政策,更加嚴重,其中最怵目驚心的,莫過於西海岸被無數光電板覆蓋,要說是生態浩劫,恐不為過。

本來太陽能屬於再生能源,既無核電輻射的不確定風險,也不像火力發電會產生大量碳排放,所以政府在沿海地區大力推動太陽能發電,無論農漁用地、人造林或濕地,都不必經過環評,便可以開發。

政府瘋狂種電策略嚴重破壞環境

可是,這種瘋狂種電的策略,卻嚴重破壞了台灣西海岸的生態環境與景觀。海濱土地逐漸流失,魚塭、鹽田、農田和森林,無一倖免。根據統計,西海岸已開發、公告及規劃中的大型地面光電開發區位,高達 3 萬 6 千公頃以上,相當於 1.3個台北市面積。

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太陽能發電量卻仍沒有突破全國總發電量的百分之五,效益之低,超乎想像。為了鼓勵民間種電,政府還祭出一個漂亮的「漁電共生」口號,卻多半名不符實。根據媒體深入報導,嘉義的「漁電共生」案場完工後,有過半魚塭僅有種電沒有養魚,導致虱目魚產量大幅減少,價格飆漲。何況缺乏光照的魚,到底健不健康?營養是否足夠?讓人很沒信心。

廢棄光電板何去何從?

此外,光電板壽命只有25至30年,又很難回收,一旦除役,便形成堆積如山、幾乎無法處理的垃圾。如今就已經看得到遍布農地的廢棄光電板,慘不忍睹。未來十幾二十年會是什麼樣貌,難以想像。

按理說,太陽能光電板應該建在高樓大廈,既能減少熱輻射,又可以立即轉化為電能,一舉數得。像日本東京都政府就將從2025年4月起,強制包括獨棟住宅在內的新建築物安裝太陽能光電板。相形之下,我們的太陽能政策已經本末倒置了。

台灣人口稠密,寸土寸金,自然生態早已承受不住太多折騰,政府打著保護環境的口號,卻做著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破壞行為。齊柏林若仍在世,重新搭直升機鳥瞰台灣西海岸,看到大片大片的光電板,恐怕會瞠目結舌,痛心疾首吧?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