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日前立法院針對中共解放軍「蟒蛇戰略」封鎖台灣之國安危機應處,農業部提出書面報告揭露我國戰時糧食計畫,似乎該部已經做好萬全準備。然事實上恐剛好相反,台灣號稱是農業大國,諷刺的是我國竟有近七成的農產品需仰賴進口,就算沒有中國大陸的威脅,我國也有嚴峻的糧食安全問題。
農業部: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日談話後,大陸隨即發動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這已是過去五年以來,第四次大規模軍演。2021年4月《經濟學人》封面故事指出,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並非毫無根據。據此,針對解放軍未來可能透過「灰色地帶戰術」和「蟒蛇戰略」對我封鎖,農業部針對糧食安全供應無虞之應處作為提出專題報告頗受到關切。
農業部報告相當自豪的指出,截至今年9月公糧糙米庫存,可供國人至少7個月使用;國內蔬菜因品項多元並具相互替代性,一年四季均有品項生產,倘耕作活動未受限制,蔬菜可全年自給自足,產量無虞;豬肉及雞肉現有庫存量,加計國內生產之豬肉與雞肉供應量,可供應目前消費型態 1 年以上需求;冷凍水產品及罐頭庫存量在電力供應無虞下,可供應消費型態 2.6 個月以上需求。
聽起來我國已有充足的準備,即使中共真的封鎖台灣,至少半年內都不用擔心。光是稻米不僅有公糧,民間的稻米儲備也相當豐富,約可供5-6個月的食用量,公家與民間庫存的公糧合計至少一年毋庸擔心
糧食七成仰賴進口 沒有糧食危機?
實則不然,台灣糧食自給率幾乎年年下滑,每年都在創下近二十年來的新低點,有高達七成(69.7%)的糧食仰賴進口,一旦台灣被封鎖,將有佔據糧食七成的進口食物供給中斷,待庫存消耗殆盡,立即陷入短缺。
農業部報喜不報憂,大篇幅強調我國自給率較高的稻米、豬肉及雞肉等食品可供應多長的時間,卻刻意忽略我國需要進口的食品。根據最新的《糧食平衡表》數據,2023年九類糧食供應之進口比率,除蛋類外均超過1成,其中超過五成的有子仁及油籽類(94.1%)、穀類(82.1%)、水產類(63.1%)、乳品類(60.8%)與油脂穀類(53.3%),足見國內糧食對國際市場之依賴程度有多麼驚人。
其次,食用動物飼養的飼料,很大部份也是需要進口,以飼料原料為例2022年,台灣進口玉米共468萬噸與黃豆進口共275萬噸等,當台灣遭封鎖,這些原料也無法進口,將造成飼料短缺,相關肉品供應也將大打折扣。
能源短缺衝擊糧食供應
此外,台灣能源亦是高度依賴進口,石油供應短缺時,自動化設備(農業機具)無法運作,食品運輸困難;電力不足時,儲藏也將發生問題,不僅農業部提到的需要冷凍或冷藏的水產品,蔬菜、水果、穀物與乳品也都難以保存,大大衝擊供應的韌性。
台灣糧食供應問題已達非調整不可的地步,農業部卻還在隱匿問題、粉飾太平。更遑論我們還需應付農業日益頻繁的氣候變遷衝擊,以及兩岸敵意螺旋快速上升的風險。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