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美國總統大選將在當地時間11月5日(台灣時間11月6日)進行開票,民調專家指出:「這場大選激勵了美國,也分裂了美國。我們唯一能希望的,就是最終能讓國家變得更好。」美聯社一篇報導以「這場選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開場,回顧了這場大選的曲折歷程。
報導提到,就在不久前,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還在棕櫚灘海湖莊園(Mar-a-Lago)沉浸於遭兩次彈劾並被選民趕出白宮的憤怒情緒中。在他試圖推翻大選結果的行動以暴力、恥辱收場後,即便是一些他的親密盟友也開始期待共和黨能迎向沒有這位億萬富翁的未來。當川普兩年前宣布捲土重來時,《紐約郵報》僅將這新聞放在第26版。
同時,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則身為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的低調搭檔,也面臨困境。賀錦麗曾被視為民主黨明日之星,她在提升知名度和負責的議題上都面臨挑戰,令支持者失望。沒人會把賀錦麗與競選總統扯上邊,人們甚至懷疑拜登在尋求連任時是否應更換副手。
然而,11月5日,美國人將在川普和賀錦麗之間選出下一任總統。這是政治史上最令人迷惑、難以預測且意義深遠故事的最終篇章,這一次,「前所未有」這個詞用得絲毫不為過。
有逾40年經驗的共和黨民調專家紐豪斯(Neil Newhouse)表示:「如果有人事先告訴你這次大選的發展,並試圖寫成一本書,恐怕沒人會相信。」他說,「這場大選激勵了美國,也分裂了美國。我們唯一能希望的,就是最終能讓國家變得更好。」
美國從未選出一位曾被定罪的總統。川普兩次在暗殺企圖中活下來,而拜登在競選中退出,讓賀錦麗有機會成為美國第一位女性總統。美國根本的民主信念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這是自南北戰爭以來未曾有過的事。這還不包括俄烏、中東的衝突、外國政府的駭客攻擊、日益正常化的假訊息流竄,以及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直接介入大選的情景。目前,唯一一致的看法是,沒人知道這場選舉將如何收場。
2021年1月6日原本足以結束川普的政治生涯。當天,他誤導支持者宣稱2020大選有舞弊,並煽動他們前往國會山莊抗議國會對拜登當選的認證過程,並在暴動威脅到議員和時任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時袖手旁觀。然而,共和黨內並未有足夠人數支持彈劾川普,讓他得以再度參選。儘管黨內一些領導人希望佛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或前南卡羅來納州州長海莉(Nikki Haley)能取而代之,川普依然計劃好東山再起。
在宣布參選後的一年間,川普面臨4次刑事指控。其中兩項涉及推翻大選結果的企圖。結果,川普在初選過程一路過關斬將,毫無懸念地拿下共和黨總統提名。
川普的競選活動利用了人們對通膨和南部邊境移民問題的不滿情緒,他還批評拜登年紀過大,儘管他只比拜登小4歲。
川普的對手陣營隨後也迎來巨變,7月21日早上,賀錦麗正準備與姪女們玩拼圖時,接到拜登電話,拜登告訴她自己決定放棄連任,並支持賀錦麗作為他的接班人。
這一轉折極為戲劇化。4年前,賀錦麗的總統競選之路提早結束,甚至沒能參加首場民主黨初選。拜登選她為副手,讓她成為首位女性、非裔及南亞裔副總統。然而,賀錦麗在移民議題上表現不佳,並未有效運用其歷史地位。
一切改變始於2022年6月24日,美國最高法院推翻標誌性的「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賀錦麗成為白宮捍衛墮胎權的主要倡導者。隨後,她在與地方政要和商界人士的聯繫中顯得更為靈活,為接下來的提名競選做好準備。
在威明頓(Wilmington)的競選團隊演講中,賀錦麗使用她的標語「我們不走回頭路」,與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形成鮮明對比。
9月10日,在雙方唯一的一場電視辯論中,兩位候選人的差異顯露無遺。賀錦麗承諾恢復墮胎權,並利用稅收優惠支持中小企業和家庭,她強調會「成為全體美國人的總統」。而川普則以提名推翻「羅訴韋德案」的法官為榮,並胡亂指控移民會吃掉鄰居寵物。
這場選舉在最後階段依然難分高下,民意變化微乎其微卻可能改變結果,選後可能需要數天時間才能確定最終勝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