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立法院三讀通過三大法案部分條文修正案,居於「雙少數」的執政民進黨遭逢重挫,但並未記取教訓,思考朝野和解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賴清德總統居然表示,「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國人無法領悟原來民主還分大小,但卻警覺到,韓國總統尹錫悅發動戒嚴所持部分理由與台灣朝野對立極為相似。
在場內朝野激烈對抗,場外「青鳥」鼓譟抗議之下,在野藍白立委20日合力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憲法訴訟法》、《財政收支劃分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賴清德次日凌晨在臉書表示,立院強行通過3項法案,未經充分討論、無視民意,不僅剝奪了人民監督的權力,更是侵害司法獨立,甚至衝擊攸關每位國民,國家整體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
立院朝野對立 民進黨始作俑者
身為國家元首,賴清德刻意掩飾、扭曲事實,他避而不提的是,今天走到這個地步,民進黨正是始作俑者。爲扭轉雙少數劣勢,民進黨以罷免剛當選的公職人員為手段,勞民傷財,破壞民主體制莫此為甚;最高司法機構「憲法法庭」實質廢死,扼殺國會改革法案,沉淪為民進黨的司法工具;中央政府獨厚綠色執政地方縣市,百般刁難非綠地方政府,因此,在野黨修正相關條文,阻止民進黨繼續濫權、破壞體制具有絕對的正當性、合理性。
民進黨不願面對缺乏民意基礎的事實,更不思與在野黨溝通、協商、妥協,只是窮盡一切手段,阻擾在野黨的努力,賴清德在臉書陳述的理由就是典型的「扛民主大旗反民主」。民眾黨立委黃國昌就痛批,賴清德意圖用欺瞞恫嚇、操弄人民情緒、破壞民主法治的方式踐踏民主憲政,是國家極大的悲哀。
「當家不鬧事」,民進黨連續執政9年,擁有龐大的資源,卻仍埋頭搞民粹,在這次立法過程中又故技重施,發動「冬季青鳥在台北」行動,威脅在野黨進行合法、民主的修法,台灣民主走回頭路,民進黨製造對立、分化,撕裂社會絕非危言聳聽。
面對立院通過三大法案,民進黨沒有絲毫檢討、反省之意,行政院長卓榮泰還語帶威脅、諷刺地表示,在經過立法院的表決後,台灣政府的體質改變了,五院體制失衡、中央地方斷層,「未來颱風、地震來臨,地方政府要自己非常的勇敢去面對」,看不到絲毫政治領袖的風範與格局。
當然最令人困惑、不解的還是賴清德的「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民主只有真民主、假民主之區隔,沒有大小之分;政治學中對民主內涵有不同定義與訴求,就是找不到賴清德的「更大的民主」,難道以整個國家、行政資源為後盾的民主才是更大的民主,執政黨的民主才是民主?
民主不分大小 只有真假區隔
更大的民主可以聯想到的就是現在已被彈劾、停職的韓國總統尹錫悅本月初發動史上最短的戒嚴時,指責南韓在野的共同民主黨「立法獨裁」,「連預算案也拿來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使政府陷入癱瘓,讓人民也只能嘆息」。民進黨政府的處境與尹錫悅極為相似,難怪心有戚戚焉,在第一時間頗為同情、認同尹錫悅的戒嚴之舉,眼看苗頭不對才急轉彎,鬧出國際笑話。
賴清德表示,民主台灣絕不會走回頭路,但總是予人說一套、做一套之感,現在至少應說清楚、講明白,「更大的民主」到底是什麼?要如何實踐?賴政府無論以何種理由抵制立法院通過的法案,絕不會是更大的民主,只會使台灣面對新的憲政危機,政局陷入動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