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投書《紐時》 輝達崩跌是美科技巨頭自我反噬的開始

哈佛大學教授認為,美國科技巨頭的高投資低回報,已是美國金融市場存在已久大問題。圖/翻攝自Sky News Youtube 頻道
哈佛大學教授認為,美國科技巨頭的高投資低回報,已是美國金融市場存在已久大問題。圖/翻攝自Sky News Youtube 頻道

受到中國大陸AI產品DeepSeek 影響,美國股市27日大跌,特別是人工智慧巨頭輝達(NVIDIA)市值損失近 6,000 億美元,創下上市公司有史以來的最大單日虧損。28日出現止穩,但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德賽(Mihir A. Desai)28日投書《紐約時報》表示,27日的大跌可能只是一個開始,因為長期以來,美國科技巨頭高投資低回報的真面目,這時被一家中國公司揭穿。

今年是中國蛇年,德賽教授用銜尾蛇(一條吃自己尾巴的蛇)來形容美國這些高科技公司。他指這些公司就像銜尾蛇一樣,正在自食惡果,這些公司將越來越多的現金互相投資,但是產生的回報越來越少。他指27日的調整顯示金融市場終於醒過來。

他表示,雖然27日股市大跌,大型科技公司特別是微軟、蘋果、亞馬遜、輝達、特斯拉、Meta 和 Alphabet 七大巨頭與股市其他公司之間的估值差距仍然巨大。七巨頭指數仍佔標準普爾500指數市值的 30% 以上,而十年前比例不到 10%。

雖然許多分析師已覺得「七大巨頭」估值過高,但是不少投資者認為這些公司是安全的「賭注」,並不在乎短期獲利。

德賽教授發現在通膨飆升、政局不穩、政治僵局和財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投資者沒有選擇更穩定收益的資產,是因為他們似乎將這些公司視為「國家」,產生類似於對主權國家的忠誠。在演算法交易和被動投資的世界中,這些信念推高了大型科技股股價。

由於廉價資金的大量湧入,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入到投資中,而且不用擔心必須很快獲得大量回報。以輝達為例,其收入的近一半來自其他6家巨頭。根據一份法庭文件, Meta 使用 Amazon Web Services 來提供雲端服務,並越來越多地用於人工智慧推廣,所有科技巨頭都在基礎設施上投入了大量資金。

這些科技公司的資金不用於基礎投資時,就用於回購自己的股票。在過去的三個年度財報中,蘋果、Alphabet、Meta、微軟和輝達總共回購了超過 6,000 億美元的自家股票,而這是一種低收益的投資。長期以往,這些高投資低回報的公司,如果沒有革命性的創新,終究會讓投資者失望,拋售手中的股票。

德賽教授認為這些公司讓人想起20世紀初美國鐵路的泡沫化。19世紀末鐵路的擴張引發大量投資,也帶動鋼鐵業的發展,許多人認為投資鐵路是安全的,1901年也誕生了美國鋼鐵巨頭。但是到了1920年代,股市沒有給予相應的回報,導致泡沫破裂。

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曾經將資本主義描述為一個近乎神秘的更新過程。他寫道,產業突變的循環「不斷地從內部徹底改變經濟結構,不斷地摧毀舊的經濟結構,不斷地創造新的經濟結構」。這種破壞式創新的過程聽起來就像銜尾蛇一樣,而美國科技七巨頭可能正在經歷這樣的「破壞式創新」,正在自我反噬。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