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檢討 陸知名博主總結國民黨失敗的教訓

總統大選「侯康配」敗選後在新北感恩茶會謝票,但敗選至今國民黨並未檢討失敗教訓。圖/中央社
總統大選「侯康配」敗選後在新北感恩茶會謝票,但敗選至今國民黨並未檢討失敗教訓。圖/中央社

大選結束,檢討大選得失不少也是事後諸葛。不過關心兩岸、台灣的一些大陸學者或尋常百姓,近期常提出一些觀選心得,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對岸遠距觀察,或能更清楚看到選戰中自己看不到的缺失。大陸知名博主「印閑生」就發文說,從台灣大選可看國民黨失敗的4點教訓,建議未來國民黨應記取教訓。

「印閑生」指出,隨著台灣2024選舉落下帷幕,在野陣營在遭受失敗的同時,也密切注視著國民黨會有怎樣的檢討與反思。不過略顯遺憾的是,截至目前國民黨似乎並沒有什麼動作。

黨主席朱立倫在敗選之夜一言不發提前離場,稍後放出不會辭職的消息,稱「國民黨重新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自己要忍辱負重繼續改革」——似乎覺得選得比前兩次好,還有點得意。

侯友宜眼眶泛紅表示,「尊重臺灣人民作出的最後選擇」,第二天收拾收拾回新北市上班去了,他的當務之急是搞好市政,免得連新北市長的寶座也丟掉,畢竟還有近三年任期呢。

趙少康115日在臉書發文,把50多天來憋著的苦水一股腦倒出來,說什麼副手在選舉中的角色很難扮演,不能什麼都不做,又不能做得太積極,比自己選「真是難上10倍不止」。

選戰總操盤手、侯辦執行長金溥聰則面臨著信任危機,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和前立委蔡正元指責他搞假民調,還將馬英九辦公室主任蕭旭岑赴陸訪問的消息透露給外媒以破壞藍白合,金溥聰反擊稱「捏造事實、血口噴人」。

總而言之,選後幾天裡我們看到藍營爆發了一些內訌與甩鍋,卻沒看到像樣的反思。

既然國民黨自己不願意檢討,那就讓心係兩岸發展的我們來幫它總結一下吧,「印閑生」說,考慮到「基因」層面的問題不易解決(比如愛內鬥,不團結,作風老派),這裡主要談談制度層面。

教訓1 候選人的培養要從長佈局

近幾次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有一個共性問題,都是在六都市長任內帶職參選。

2016年的朱立倫是新北市長第二任期,2020年的韓國瑜是高雄市長第一任期,2024年的侯友宜是新北市長第二任期。反觀民進黨方面,從未出現類似情況。

2000年陳水扁是卸任臺北市長,2004年陳水扁拼連任,2008年謝長廷是卸任行政院長,2012年蔡英文是民進黨主席,2016年蔡英文是民進黨主席,2020年蔡英文拼連任,2024年賴清德是任期屆滿的副總統。

帶著公職參選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比如:

會給選民一種「落跑」和得隴望蜀的不良印象——近三位國民黨候選人在本命市的得票均輸民進黨候選人。

會刺激黨內的其他競爭者冒頭(因你在任期內),在提名階段就造成分裂——2016年的洪秀柱,2020年的郭台銘,2024年的郭台銘、趙少康和張亞中。

會讓候選人傾向等待徵召(是黨內眾望所歸求著我去選,不是我自己非要選),不敢/不願在第一時間投身選戰,經常是民進黨候選人已開跑好幾個月了,國民黨這邊才確定人選。

總而言之,國民黨候選人產生機制缺乏長期謀劃,不像賴清德這種,外界很早就知道他是「大阿哥」,節拍卡的剛剛好(歷任台南市長、行政院長和副總統)

其實無論在哪種政治生態下,擁有接班人梯隊都會外界一種「確定感」,對凝聚意識是大有裨益的。

2、應提前確立候選人的權威

在「藍白合」談判過程中,柯文哲經常諷刺侯友宜去哪都帶著「保姆」——他嘴中的保姆自然是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

因為候選人不是黨主席,使得侯友宜在國民黨內權威有限,很多事情根本做不了主,想調動全黨資源必須依賴朱立倫。

民進黨和柯文哲抓住這一點猛打,用「阿斗」來譏諷侯友宜。

反觀賴清德,他成為候選人的第一步就是先接民進黨主席,以綠營絕對核心的身份沖頂。

柯文哲更不用講,民眾黨原本就是「一人政黨」。

台灣總統大選是個法律問題,需要有公平公正公的程式,但國民黨/民進黨的黨內初選提名只是個政治問題,一切都應圍繞著最強候選人展開。

其實國民黨之前有過成功的培養接班案例,那就是馬英九。

1998~2006年任台北市長,在台北市長第二任期內接國民黨主席(20072月因特別費案遭到起訴依承諾辭去黨主席),正式確立藍營核心地位,結束台北市長第二任期後順勢成為2008總統候選人,一氣呵成。

3、建立候選人保護制度

本次選舉中,「侯康配」民調上升趨勢被驟然打斷的關鍵節點,是侯友宜夫人的「收租事件」。

民進黨集中全部火力猛打侯友宜,稱其「坐擁百間套房出租給學生,租金年收入2000萬」,「剝削文化大學學生」,同時有刻意避稅嫌疑。

綠媒以及綠營支持者還給侯友宜造了一個綽號,叫「包租侯」。

侯友宜這棟樓收租的問題早在2018年新北市長選舉時就被民進黨打過一次,按道理講,對手已經提醒過你了,還不提前做處理和隔離?

反觀民進黨和新潮流,他們一直在小心翼翼的保護最強候選人賴清德。

蔡英文第二任期裡,在疫情等因素的催化下,高端疫苗弊案、雞蛋弊案、潛艦弊案、論文造假等負面事件層出不窮,台灣反對民進黨的民意十分高漲。

但賴清德作為沒有實權的「深宮怨婦」,通過發些心靈雞湯類的狀態、四處慰問給大家鼓勁、把自己包裝成被蔡英文打壓的「改革派」,受輿情的傷最小。

不難體會,對於那些未來有可能成為候選人的關鍵政治人物,無論自身還是所在政黨都應該進行長期的負面事件隔離,保護其純潔形象。

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選戰,選戰,顧名思義就像打仗一樣,是一門技術活。

民進黨是一個靠選舉起家的政黨,從立委開始一路選縣長、市長、總統,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選戰經驗極其豐富。

國民黨更像是沒落的貴族,很多老一輩的藍營大佬都是靠黨內任命起步的。

以本次選舉的兩位關鍵人物為例。

賴清德1996年就開始投身選舉了,三十年間不知道打過多少次各個層級的選戰。

而侯友宜是技術官僚出身,其新北市副市長的職務是朱立倫任命的,他第一次親身打選戰要到2018年的新北市長選舉。

平心而論,侯的口才、辯論能力、議題引導能力確實比不上柯文哲與賴清德,趙少康敗選後發文稱——「如果是我自己選,大開大闔、揮灑自如,一定會比當副手能夠發揮的多,選舉一定精彩好看許多」,明擺著內涵侯友宜。

這位博主最後表示,或許等新一代的國民黨人成長起來後,這種現象可以慢慢改觀。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