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呼籲美國關注台灣主流民意所向

總統大選後,美國應傾聽台灣主流民意所向。圖/中央社
總統大選後,美國應傾聽台灣主流民意所向。圖/中央社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贏得台灣總統大選,鷹派反中勢力當道的華盛頓或許樂見這個結果,但美國政府更應注意,賴清德是位「雙少數」的弱勢總統,並不代表台灣主流民意,正如《華盛頓郵報》警告,華府經常從美中關係角度看待台灣,忽略了這次選舉傳達的真正訊息:台灣不願成為美中競爭中的卒子。

如同各界預期,賴清德當選總統加速兩岸關係及台海安全情勢惡化。拜登政府在選後立即派遣前資深官員代表團訪問台灣、諾魯共和國宣布與台灣斷交、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公開宣稱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沒有決定台灣地位、吐瓦魯可能跟進與台灣斷交、中共再度發出不排除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警告,短短10天內,美中台三方過去幾年累積的「負能量」快速釋放,台海發生衝突的可能性驟然升高。

台灣大選後 美中快速釋放負能量

美中台三方目前最需要的是「戰略耐心和戰略定力」,但相互猜忌、威脅充斥、零和博弈、邊緣政策卻是當前各方就台灣問題互動的特徵。羅森伯格為反制中共結合2758號決議及「一中原則」,貿然發表暗示「台灣地位未定論」的談話就是一個最極端的動作。雖然美中官方到目前為止冷處理,未讓爭議擴大,羅森伯格的發言超越了現行美國官方政策,為美中關係與台海穩定和平埋下了不定時炸彈,終須由美國官方正式出面說清楚、講明白才可能徹底拆解引信。

拜登總統在台灣選後第一時間回應「不支持台灣獨立」,一錘定音美國政策;國務卿布林肯進一步指出,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是美國最關切的優先要務。美國的立場與目標非常清晰,最大的考驗在要跳出華府觀點,以符合各方共同利益方式具體落實。

如何避免、阻止台海發生戰爭是美中台三方當前最迫切課題,拜登政府主張的純軍事威懾策略忽略政治保證,無法嚇阻中共的侵略企圖,卻導致軍備競賽、升高戰備的惡性循環,反而增加了衝突風險。美國學者專家主張,除了對台灣安全的明確承諾,加強台灣國防能力外,美國應繼續保持戰略模糊,同時反對台灣片面宣布獨立;而中共則應信守和平統一承諾,不要訂出統一時間表。

但更多跡象顯示,華府基本上仍是從美中戰略競爭與美國利益角度處理台灣問題。《華盛頓郵報》指出,台灣民眾要加強與美國關係,但不願放棄與中國的連結,美國決策者對這次台灣選舉結果應更為謙卑,以因應緊接發生的狀況。

《紐約時報》也報導,中共以強大軍力對台灣提出強硬主張,而美國內部對國際事務看法卻更趨分裂,使台灣對華府的意圖充滿了矛盾與疑惑,這類疑慮可能讓台灣落入險境。台灣人民希望加強與美國關係,支持美國出售武器給台灣,也相信拜登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但憂慮這一切可能不夠。

美國要同時應付烏克蘭戰爭與以哈衝突已捉襟見肘,若台海發生危機,美國是否仍有餘力馳援引發憂慮,台灣民眾對美國信心也因此下滑。華府決策者在嚇阻中共侵略台灣及保證美國不支持台獨間取得審慎平衡,才是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最佳途徑。

《紐約時報》指出,台灣人愈來愈擔心美國缺乏力量或興趣實際伸出援手;選民受訪時形容自己像乘客,美國則是難以預測的司機,可以把人載到安全處,也可能棄車。

台灣人民拒絕成為美中競爭的卒子

美國今年底將舉行總統大選是台海安全另一個難以預測的變數,選舉政治可能引發美國更激進的反中論調與行動,若主張「美國再次偉大」的川普捲土重來,他是否願意承擔對台灣的安全責任將是個大問號。

川普連續迴避若台灣發生危機,美國是否出兵協防的問題,卻指責台灣奪取了美國的半導體,川普批判別人對中國軟弱,卻對中共可能武力犯台大開綠燈,引起美國人批判他是「偽君子」,台灣人民更是憂心忡忡,擔心美國不足恃。

民進黨政府對於台灣安全始終抱持消極、偏安、怠惰心態,拒絕改善兩岸關係,對美國言聽計從,完全依賴美國的保護傘。美國應了解,民進黨政府到底只是代表40%選民,更應傾聽台灣主流民意的心聲,親美固然是台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但台灣不能成為美國抗中的卒子、籌碼。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