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賴清德挑戰底線  為了大罷免和爭取川普政府鷹派認同

賴清德總統日前宣布因應中共滲透,將對岸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賴清德總統日前宣布因應中共滲透,將對岸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賴清德總統日前召開國安會議,公布17項因應策略,並將對岸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挑戰北京底線。《華盛頓郵報》分析指出,賴清德此舉除了為爭取民眾支持罷免國會反對派議員,另一目的是爭取川普(Donald Trump)政府中對華鷹派的支持。

《華郵》21日報導,賴清德在記者會上宣稱中共對台滲透到了前所未有程度,因此必須將中共視為「境外敵對勢力」,這個激烈的舉動,是近數十年來歷任所未曾做過的,而且也必然會引起對岸的強烈回應。分析家指出,賴清德的大動作除了為營造罷免國民黨立法委員的「大罷免」行動的氣氛,另一目的就是說給川普政府中對華鷹派聽,爭取他們的支持。

政大外交系主任吳崇涵表示,北京肯定會對賴清德的言論做出回應,這就使兩岸衝突升級。

美國智庫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總監蕭嫣然(Amanda Hsiao)表示,賴清德宣布這些計劃,目的是為了向川普政府爭取對他個人與民進黨的支持。她說:「台灣試圖凸顯其所面對中國的威脅,以及為了自我保衛所採取的積極措施。」

美國對於當面臨北京以武力犯台是否出兵,長期以來保持「戰略模糊」,在川普政府改變對烏克蘭支持後,美國對於台灣的「戰略模糊」更明顯。上個月,當川普被問及是否會堅持美國長期以來的政策,即中國不應以武力奪取台灣時拒絕置評。總統提名的國防部政策副部長柯伯吉(Elbridge A. Colby)本月稍早表示,台灣的國防支出應編列至少占10%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以強化自我防衛能力。

川普的「交易外交」也讓台灣人感到不安,川普多次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是他的好朋友,而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關於解決烏克蘭衝突的交易,更是讓人擔心川普把台灣當作貿易談判的籌碼。

前國民黨立委、現任美國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許毓仁分析,賴此番談話可能想要在川習會前表態,顯示台灣自我防衛與加強情報工作的決心。

但是賴清德的強硬表態與向川普政府鷹派示好是否符合台灣利益?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就指出:「他(賴清德)比在自己的就職演講中走得更遠,現在他稱中國為外國敵對勢力。問題是:這是為了台灣的利益嗎?」她表示,她同意賴清德重視中共滲透分化台灣的呼籲與因應策略,但擔心北京的反應可能引發報復,加劇緊張局勢。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賴清德可以走得更遠,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陸委會諮詢委員郭育仁就指出,將中共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還不夠,台灣現有法律還存在許多漏洞。至於北京的報復,他表示,可以預期的到,不過川普的不確定性會對北京的報復行為產生約束作用。

蕭嫣然認同這個看法,她認為北京在回應賴清德時會考慮華盛頓的看法,他們不想關閉川習會的大門。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