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賴清德出險招 搶在川習會前北京會克制反應

紐約時報認為,賴清德為了大罷免與通過特別預算選擇在川習會之前公布具有挑釁意味的「拒統17條」。圖/中央社
紐約時報認為,賴清德為了大罷免與通過特別預算選擇在川習會之前公布具有挑釁意味的「拒統17條」。圖/中央社

本月賴清德總統以中共嚴重滲透分化台灣的理由,召開國安會議並公布17項因應策略,恢復軍法審判,加強兩岸交流監管,宣布中共為「境外敵對勢力」。此舉引來中共嚴厲警告,指責賴清德在玩火,反對黨也批評賴清德挑釁製造兩岸緊張。賴清德為何選擇在此時提出所謂「拒統17條」,《紐約時報》分析,由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可能在近期內會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賴清德選擇在此時縮緊兩岸關係,北京礙於習川會,不會對台灣採取過於嚴厲的報復措施。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關注台灣事務的研究員薩克斯(David Sacks)表示,賴清德認為,此時北京一心想要與川普就不斷升級的貿易戰進行談判,中國將會克制對台灣的報復行動。因為北京不希望這時節外生枝,讓與美國的談判複雜化。

國民黨立法委員徐巧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特別去點出中國大陸、去點出中共,其實就是某種程度地去挑釁」「那就會讓兩岸更加緊張。」國民黨已經表示,他們將抵制賴清德提出的部分措施。他們認為,恢復軍事審判是一種倒退。2013年,軍事審判在因軍人遭虐待而引發的抗議活動後被廢除。徐巧芯說:「這個17條裡面,有很多都是在限制人民的公民權利。」

賴清德還可能利用軍事預算讓在野黨左右為難。賴清德承諾,將在今年動用的「特別預算」,將國防總開支提高到GDP的3%以上。但這筆特別預算必須獲得台灣立法院的批准,在野的國民黨加上民眾黨則超過半數,使得通過預算將會引起爭執。

薩克斯就指出,如果在野黨阻擋特別預算,就會讓他們在美國人眼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前海軍上將陳永康在內的幾位國民黨立委表示,他們普遍支持增加軍費開支。但陳永康表示,政治對立的氛圍使得立法院的討論變得更加困難。

華盛頓的全球台灣研究所執行長蕭良其說:「我的感覺是,賴清德總統最終能夠讓立法院通過特別預算,但要付出一些政治代價。」「反對黨會讓他和執政黨付出政治代價,儘管他們最終會同意這筆預算,部分原因是他們知道華盛頓正在密切關注著。」

為了削弱反對黨對立法院的控制,賴清德所屬的民進黨支持罷免反對黨立委的行動,而國民黨也發起罷免民進黨立委的行動。

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和台灣問題專家何雷恩(Ryan Hass)表示,賴清德最近關於中國的講話也有意在加強與反對黨的差異。他說:「我認為這是為了重新掌控話語權,讓反對他議程的人處於劣勢。」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