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再度突入俄境 軍事部落客:正深入別爾哥羅德激戰

俄羅斯總統普丁本月曾親赴庫爾斯克視察。圖為俄國發布的庫爾斯克村落馬來亞洛克尼亞殘破景象。圖/翻攝自Guardian News YouTube頻道
俄羅斯總統普丁本月曾親赴庫爾斯克視察。圖為俄國發布的庫爾斯克村落馬來亞洛克尼亞殘破景象。圖/翻攝自Guardian News YouTube頻道

多位俄羅斯軍事部落客與獨立分析人士指出,烏軍近日在逐漸失去俄境庫爾斯克(Kursk)部分據點的控制之際,悄悄挺進鄰近庫爾斯克的別爾哥羅德(Belgorod)境內3至4公里,並與俄軍發生激烈交火。軍事專家普遍認為,這項行動可能是為了分散俄軍在庫爾斯克的壓力;同時希望藉由奪取更多俄國領土,強化基輔在談判桌上的籌碼。不過,軍事分析師認為,烏方此次行動雖具戰術意圖,卻也承擔風險,而俄軍在當地的部署,仍足以有效守住陣地。

綜合路透、《紐約時報》及烏克蘭媒體報導,多個俄羅斯軍事社群帳號28日指出,烏軍目前已攻進別爾哥羅德境內,與俄軍正面交戰。雖然烏克蘭尚未公開承認在俄境發動新一輪攻勢,但有3名烏克蘭軍政高層匿名證實,相關行動確實正在俄國南部的別爾哥羅德州進行,地點靠近去年烏軍曾短暫控制的庫爾斯克邊境地區。

別爾哥羅德州位於俄羅斯西部,南側與烏克蘭的蘇梅(Sumy)、哈爾科夫(Kharkiv)與盧甘斯克(Luhansk)接壤。

俄羅斯方面也未對此發表任何正式評論。俄國國防部亦未回應媒體置評請求。不過,俄羅斯國防部10天前曾表示,俄軍已挫敗烏軍試圖從邊界突入別爾哥羅德的5次進攻。儘管基輔尚未就此事發表評論,但這可能是出於軍事行動的保密需求。

別爾哥羅德州長格拉德科夫(Vyacheslav Gladkov)28日在即時通訊軟體Telegram發文稱,當地部分地區目前不安全,並提及無人機與火砲攻擊,但未提及烏軍越境。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在基輔受訪時表示,烏軍已採取若干行動,以削弱俄軍對烏軍陣地的兵力壓力,澤倫斯基指出,行動發生在庫爾斯克州以南的俄境,但未進一步說明細節。

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反虛假資訊中心主任科瓦連科(Andrii Kovalenko)則未明言是否已展開跨境突襲。僅表示,目前戰鬥仍在持續,其目的是保護烏克蘭,並指出:「別爾哥羅德州內的敵方兵力集結點已成為打擊目標,因為俄軍原本計劃從這些位置發動攻擊。」

包括知名分析師席里亞耶夫(Valery Shiryaev)在內的俄羅斯軍事部落客指出,烏軍此次出動裝甲車越界,俄軍則以車臣部隊、正規軍與海軍陸戰隊應戰。

擁有130萬名訂閱者的俄國軍事部落格「Rybar」指出,雙方目前在名為波波夫卡(Popovka)的聚落激戰,雙方皆發動無人機攻擊;另一Telegram頻道「Two Majors」則稱,俄軍正進行防禦性作戰。該頻道寫道:「俄軍持續打擊烏軍兵力集結地,但對方在此方向仍具備相當的進攻潛力,且並未放棄在其他前線展開突破的計劃。」

另一個俄軍事頻道「Arkhangel Spetsnaza」則報導稱,在名為德米多夫卡(Demidovka)的村莊發生激戰,有部分烏軍遭俄軍包圍。但上述說法都未經證實。

此次烏軍進攻可能意在分散俄軍注意力,阻止俄方將烏軍完全逐出庫爾斯克。Rybar指出,俄方已自庫爾斯克的霍普塔羅夫卡(Goptarovka)調派部隊增援別爾哥羅德。

芬蘭「黑鳥集團」(Black Bird Group)的軍事分析師卡斯特赫爾米(Emil Kastehelmi)表示,烏軍已突破俄軍第一道防線,深入約3至4公里。但他認為烏軍難以形成具規模的突破,更難威脅俄軍重要後勤路線或城鎮。卡斯特赫爾米說:「烏軍理論上可能再奪下一些邊境村落,但那並不構成真正意義上的突破。充其量只是小規模的戰術成果,在德米多夫卡方向上,無論在戰役或戰略層面可達成的效果都非常有限。」他補充:「此外,烏軍也缺乏真正的奇襲效果,而俄軍在當地的部署仍足以有效守住陣地。」

烏克蘭「新地緣政治研究網絡」主任薩穆斯(Mykhailo Samus)則指出,這場行動似乎意在阻止俄方自該地發起新一輪攻勢,同時轉移俄軍其他前線兵力,並強化烏克蘭在外交談判中的聲勢。他說,這場行動釋放的訊號是:「烏克蘭正在主動出擊,而烏方的立場應當被認真看待。」

在庫爾斯克方面,俄羅斯國防部28日宣稱收復果戈列夫卡(Gogolevka)村,該地是去年8月烏軍奪取的近百個據點中,所剩無幾的幾個之一。烏克蘭總參謀部則表示,過去24小時內,烏軍成功阻止俄軍在庫爾斯克發動的18次攻勢。

根據烏克蘭權威的軍事開源情報資源Deep State地圖分析,俄軍控制了果戈列夫卡的一部分,但非全部;烏軍仍控制庫爾斯克州近80平方公里土地。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本月曾親赴庫爾斯克視察,顯示俄方有信心即將完全收復該地,進而削弱烏克蘭在未來談判中的籌碼。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