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川普關稅的致命反撲:美國經濟如何自食惡果?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自上任以來,以強硬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震撼全球。他的關稅措施不僅針對中國大陸,還擴及鄰國與盟友,試圖通過高關稅重振美國製造業。然而,這一系列政策卻宛如一柄雙刃劍,在衝擊國際貿易秩序的同時,也對美國自身經濟造成深遠影響。從通膨壓力加劇、個人消費低迷,到貿易赤字難解與國際孤立,川普的關稅策略正逐步顯現其「迴力鏢」效應。本文將從經濟數據與現實情勢出發,探討這一政策的後果,並剖析其對美國未來的潛在衝擊。

關稅引發的通膨危機

美國經濟正面臨通膨再加速的威脅,而川普的關稅政策無疑是重要推手。根據3月24日《世界經濟評論IMPACT》第3768號,密西根大學消費者調查顯示,2025年3月,消費者對未來五年的預期通膨率已飆升至3.9%,創下1993年2月以來最高水準。這與川普上台後實施的進口關稅密切相關,例如2025年3月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10%關稅(累計達20%),以及對墨西哥與加拿大實施25%的普遍性關稅。這些措施直接推高了進口商品價格,進而影響國內物價。

通膨壓力不僅來自財貨價格上漲。根據3月25日伊藤忠總研《美國經濟:經濟下行及通膨壓力迫在眉睫》的報告,2025年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8%,其中服務價格雖略有趨緩(年增4.1%),但財貨價格已顯現上漲跡象,年增率從2024年的下降趨勢轉為正值。這顯示關稅成本正逐步轉嫁至消費者,企業因應關稅而囤積庫存的行為更進一步加劇價格波動。美國聯邦準備會(Fed)雖在3月18至19日的FOMC會議中維持利率在4.25-4.5%,但市場對5月降息的預期僅25%,反映出對通膨失控的擔憂。

更令人擔憂的是,通膨對川普核心支持者——經濟弱勢群體的衝擊尤為顯著。農民因中國大陸報復性關稅(如對小麥與大豆加徵關稅)而收入銳減,低收入家庭則因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而消費力受壓。川普試圖以關稅保護國內產業,卻反而讓支持他的選民首當其衝,成為政策反噬的直接受害者。

貿易赤字的難解困局

川普將縮減貿易赤字視為政策核心目標,但事實顯示其關稅策略成效甚微。3月24日,《世界經濟評論IMPACT》第3770號指出,美國貿易赤字從2018年的8,748億美元成長至2024年的1兆2,022億美元。雖然對中國大陸的貿易赤字從4,195億美元降至2,954億美元,但對墨西哥(806億增至1,718億美元)與越南(395億增至1,234億美元)的赤字激增,顯示貿易轉換效應顯著。企業為規避關稅,將生產基地轉移至東南亞與墨西哥,導致「迴避出口」盛行,美國整體貿易赤字不減反增。

此外,川普第二任期內的關稅措施更為激進。2025年3月12日起,鐵鋼與鋁製品對所有進口國加徵25%關稅,中國大陸關稅累計達45%,並計劃4月推出「對等關稅」與汽車關稅。然而,歷史數據顯示此類措施難以扭轉赤字。例如,2018年鐵鋼關稅實施後,美國國內鋼鐵生產從2017年的8,160萬噸降至2024年的7,950萬噸,進口替代效果幾乎為零。企業因成本上升而不敢將價格全額轉嫁消費者,利潤遭到壓縮,製造業復興的願景遙不可及。

更諷刺的是,關稅引發的美元升值進一步削弱美國出口競爭力。若對手國採取報復關稅,美國出口將雪上加霜。例如,日本汽車關稅為零,但美國車在日本市場佔有率仍微乎其微,顯示關稅無法解決產業競爭力的根本問題。川普的貿易政策非但未縮減赤字,反而讓美國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消費與景氣的雙重打擊

關稅政策對美國消費市場的衝擊不容小覷。伊藤忠總研數據顯示,2025年2月實質零售與外食銷售額較前月持平(-0.0%),較1月大幅下跌(-1.7%)後未見明顯反彈。必需品如醫療與食品消費勉強維持,但家具、家電與服飾等選擇性支出持續萎縮,汽車消費更從1月的-3.7%降至2月的-0.4%。消費者信心指數從1月的71.7跌至3月的57.9,創下近年低點,顯示政策不確定性與股價低迷正侵蝕消費意願。

企業部門同樣深受影響。根據ISM製造業指數,2025年2月指數為50.3,勉強高於景氣分界線50,但「新訂單」(48.6)與「就業」(47.6)均低於50,顯示需求疲軟與就業前景黯淡。企業為規避關稅提前囤貨,導致「庫存」(49.9)與「價格」(62.4)上升,供應鏈壓力加劇。然而,這種驅動需求最終將因關稅全面實施而反彈下跌,企業投資與生產恐進一步受抑。

住宅市場雖因貸款利率從6.9%降至6.7%而略有回暖(2月新屋開工成長11.2%),但關稅帶來的建材成本上升已使全美建築業協會指數跌至39,顯示市場信心惡化。個人消費與企業活動的雙重低迷,預示美國經濟正走向「停滯性通膨」的危險境地。

國際孤立與規則崩壞

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損害國內經濟,更讓美國在國際社會中日益孤立。他無視自由與民主主義的傳統立場,對盟友如日本提出「不公平」的防衛義務指責,對烏克蘭索取稀土資源作為援助條件。這一「美國優先」的短視策略,已使盟友疏遠,國際信任瓦解。

更嚴重的是,川普關稅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核心原則。《世界經濟評論IMPACT》第3770號指出,對特定國家單邊加徵關稅違反GATT第1條的最惠國待遇原則,且超越WTO允許的稅率(GATT第2條)。例如,威脅丹麥若不交出格陵蘭將加徵關稅,顯示川普將關稅作為經濟霸凌工具,徹底背離國際規則。若報復性關稅擴散,可能引發類似第一任期中美貿易戰的全球衝突,對世界經濟構成威脅。

對此,日本佳能全球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山下一仁警告,關稅將使美國失去朋友,中國大陸的報復措施已讓共和黨支持的農民叫苦連天。美國若持續此路,恐在國際貿易中自陷孤島。

川普的關稅政策原本旨在振興美國製造業與縮減貿易赤字,卻演變成一場經濟與外交的災難。通膨壓力侵蝕民生,貿易赤字不減反增,消費與景氣同步低迷,國際孤立更讓美國失去長期優勢。2025年數據顯示,這柄「迴力鏢」已狠狠擊中美國自身,正如山下一仁所言,「國王何時才會發現自己赤身裸體?」。下一場大選,民主黨或將以「生活是否改善」質問選民,而川普若不改變路線,其政治與經濟遺產恐將成為一場悲劇。美國經濟能否從這場自傷中復甦,仍是未知數,但眼前危機已不容忽視。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