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祭出新一輪對等關稅,世界多國揚言將升高與美國的貿易戰火,引發對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物價飆升的疑慮。此舉也可能徹底改變全球貿易格局。分析師3日指出,消費性產品如蘋果(Apple)手機iPhone恐將首當其衝,若蘋果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價格恐上漲30%至40%,一支高階iPhone售價可能直逼2300美元(約台幣7.6萬元)。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根據蘋果公布的供應商清單,其98%的材料、製造與組裝支出主要集中在遭川普關稅嚴重波及的國家。印度被課徵26%關稅,日本24%、南韓25%、台灣32%、越南46%,馬來西亞則為24%。而中國方面則因追加34%關稅,使總稅率達到54%。
蘋果在報告中寫道:「若這些限制措施適用於公司獲利來源與供應鏈運作集中的國家與地區,衝擊將可能特別顯著。」若這些關稅持續存在,蘋果將面臨兩難:自行吸收成本,或轉嫁給消費者。蘋果股價週四收跌9.3%,創下自2020年3月以來單日最慘表現。
路透報導,蘋果每年銷售超過2億2千萬支iPhone,主要市場包括美國、中國與歐洲。iPhone 16中最便宜的型號在美國上市定價為799美元,若依羅森布拉特證券(Rosenblatt Securities)分析師的預測,若蘋果將成本全數轉嫁給消費者,價格可能上漲43%,達1142美元。至於螢幕達6.9吋、具備1TB儲存空間的高階款iPhone 16 Pro Max,現售1599美元,若漲幅達43%,則可能直逼2300美元。
川普於第一任期內便對大量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意圖迫使美國企業將製造業遷回美國,或轉至墨西哥等鄰近國家。當時蘋果曾為多項產品爭取到豁免,但這次尚未獲得任何免除。
羅森布拉特證券分析師克羅克特(Barton Crockett)在一份備忘中表示:「目前這場中國關稅戰的發展,完全出乎我們預期,我們本以為這家美國代表性企業蘋果會像上次一樣被輕放。」
2月推出的iPhone 16e為蘋果引入人工智慧(AI)功能的入門機型,定價599美元。若調漲43%,價格將達856美元。其他蘋果裝置價格也可能全面上漲。蘋果並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許多顧客透過與電信商簽約,以2至3年分期付款方式購機。
但也有分析師指出,iPhone在蘋果主要市場的銷售表現已停滯,而搭載的個人智慧系統Apple Intelligence也未能激起購買熱潮。專家評論指出,儘管這些功能具創新性,但尚不足以說服消費者升級換機。需求停滯,加上關稅推升成本,將進一步壓縮蘋果利潤。
CFRA研究公司股票分析師齊諾(Angelo Zino)表示,蘋果最多只能將5%至10%的額外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預期蘋果價格大漲會延後至秋季推出iPhone 17時再行反映,這也是他們一貫的作法。」而外界預期蘋果新一代手機將於9月亮相。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共同創辦人沙阿(Neil Shah)估算,若要抵消這些進口關稅,蘋果平均至少需調漲價格30%。如此急劇的漲價可能壓縮iPhone需求,並使南韓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受益,因南韓面對的關稅低於中國,而美國銷售的iPhone目前全數在中國生產。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3日在CNBC上說:「我們都愛不釋手地拿著iPhone,但為什麼它們一定得在台灣和中國生產?為什麼不能用美國的機器人製造?川普說得很清楚:它們未來會在美國生產。」
但據CNBC報導,蘋果長期以來對移回美國持保留態度。早在2011年,已故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被問及iPhone是否可能回到美國生產,他對時任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表示:「那些工作回不來了。」
分析師普遍認為,這樣的轉移極其昂貴,難以實現。Wedbush證券分析艾夫斯(Dan Ives)3日在備忘中寫道:「事實上,若要將10%的供應鏈從亞洲移往美國,依我們估算,將耗費30億美元、歷時3年,過程中也會造成嚴重干擾。」
羅森布拉特證券的克羅克特指出:「我們初步計算發現,川普的關稅『解放日』可能對蘋果造成災難性打擊,損失恐高達400億美元。」他補充,蘋果、中國與白宮三方之間的談判勢在必行。「我們很難想像川普真會摧毀蘋果這樣的美國象徵……但眼下情勢確實相當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