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於4月8日至9日召開,港媒星島網10日就此刊發評論文章指出,為了應對美國挑動的全球貿易戰,強化與周邊國家關係已成為中國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超越過去20年其所強調的「大國是關鍵」方針。
文章指出,中共中央曾於2013年10月召開中共建政成立以來的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如今這項「座談會」升格為「會議」,提升了周邊外交的重要性,標誌著進一步常態化、機制化,也是應對貿易戰的重要之舉。
文章分析,過去20年,北京的外交奉行「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所謂大國,其實就是美國,而從語序上講,「周邊是首要」在「大國是關鍵」之後,其「首要」地位大打折扣。
如今,中美進入惡鬥,「周邊外交」成為重中之重。在這次會議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將訪問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鞏固與提升與三國的關係,應對關稅大棒。
文章認為,美國總統川普發動全球貿易戰,除了希望獲得巨額關稅,推動美國再工業化,另一目的是劍指戰略競爭對手中國。而美國除了向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印尼等中國的貿易夥伴也成為關稅重災區;這些東南亞國家被視為中國利用轉口貿易進入美國市場的後門,川普顯然吸取第一任時的教訓,要全面封堵貿易漏洞。
在這個背景之下,不難理解北京為何更加重視周邊外交。除了以美國馬首是瞻的菲律賓,中國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關係良好。正如此次中央會議指出,「當前我國同周邊關係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時期」。
很多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還是離不開中國。以柬埔寨為例,中國連續多年穩居柬埔寨最大投資來源國和最大援助國地位,柬埔寨從高速公路、國際機場到海軍基地,都要靠中國援建,還憧憬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此次4月中旬的訪問,能夠宣布支持柬國首個重大水道項目「德崇富南運河」。
文章指出,過去多數東協國家奉行「政治安全靠美國,經濟發展靠中國」,不希望在中美博弈選邊站,但如今在美國關稅大棒之下,就須更加小心翼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