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無意間引發新一輪全球核武擴散  台灣也想擁核

POLITICO專欄作家認為在北京的入侵威脅與川普要求增加國防經費的壓力下,台灣也可能想要研發核武。圖/取自核能安全委員會
POLITICO專欄作家認為在北京的入侵威脅與川普要求增加國防經費的壓力下,台灣也可能想要研發核武。圖/取自核能安全委員會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多次宣稱核武器是「人類最大威脅」,上任不久就表示要邀請俄羅斯與中國就裁減核武坐下來談,但是實際上他的一些政策卻引發相反的趨勢:全世界正在經歷自冷戰初期以來最快速且危險的核武擴散。

POLITICO 11日專文指出,這一波核擴散,非只是伊朗、北韓等長期以來受到美國關注的「流氓國家」。越來越多考慮發展核武的國家都是美國的長期盟友,從德國到韓國、從日本到沙烏地阿拉伯,甚至台灣也在考慮發展核武。

自2025年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其「美國優先」的外交策略顯著削弱國際安全承諾,促使傳統盟友與對手重新評估核武戰略。川普雖,但其政策實質推動了冷戰以來最快速的核擴散趨勢。全球多個地區——從歐洲、中東到東亞——正公開討論或秘密籌備核武計畫,台灣亦在此脈絡下面臨獨特壓力。

由於川普對烏克蘭戰爭的轉向,歐洲擔心美國不再提供保護,必須獨立面對俄羅斯的核子威脅,德國、波蘭等國因,首度公開討論「核共享」或自主發展核威懾;法國總統馬克宏提議擴大法國的核子保護傘;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更直言,若無法加入北約,將重建核武庫。

在中東,由於伊朗逼近核武門檻,沙烏地阿拉伯與土耳其也表態跟進,區域核競賽一觸即發。大量報導表明,沙烏地阿拉伯可能與巴基斯坦達成秘密外交諒解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利雅德可以迅速從伊斯蘭堡獲得核武。

韓國、日本因北韓與中國威脅,加上川普要求盟友分擔防務成本,進一步打破數十年禁忌,探討「核潛伏期」政策(即保留快速核武化能力)。沖繩名櫻大學國家安全專家志田順次郎表示:「在日本社會,有關核武的討論仍屬禁忌,但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我們看到日本徹底意識到應該擁有什麼樣的額外軍事力量。」

今年1月,川普就職典禮前,陷入政治困境的韓國前總統尹錫悅首次表示,面對北韓核武威脅的日益加劇,韓國可能會考慮發展核武。最近通過國會確認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柯伯吉(Elbridge A. Colby)去年曾對韓聯社表示,韓國必須承擔自身的防禦,並表示如果韓國決定發展核武器,華盛頓不應該制裁韓國。

即使是台灣也可能重新燃起對發展核武的興趣。台灣受到中國入侵的威脅,但華盛頓要求保持無核地位。上世紀,台灣曾兩度被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檢查人員指控涉嫌涉足裂變材料。川普政府也向台灣施壓要求承擔更多自身的防禦責任。

雖然全世界可能正在經歷冷戰後最快速的核擴散時刻,但專家並沒有那麼悲觀。哈佛大學教授喬瓦尼尼(Francesca Giovannini)說:「核能界對川普抱持一種相當奇怪的樂觀態度。」「有一種觀點認為,他擁有一個政治空間,在他之前,沒有其他總統能夠與俄羅斯、中國和伊朗達成良好的協議。」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