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甲亢哥中國之旅漸入佳境  打破「東方主義」的偏見與想像

甲亢哥中國行打破了西方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圖/取自微博
甲亢哥中國行打破了西方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圖/取自微博

馮寧默/政治大學博士生

在川普喋喋不休揚言增加關稅的時刻,一場全球性直播正在上演,Youtube平台頂流網紅甲亢哥(IShowSpeed)3月抵達中國;陸續在上海、北京、河南、川渝、香港、長沙,開啟每場5-9小時串流媒體長時間直播;每場觀看人數約在500萬至1千萬之間;甲亢哥中國行累積觀看人數約達5千萬,成為首位在中國開啟直播,並創下觀眾千萬記錄的美國Youtuber。

跨文化交流使遙遠他者置身室內

甲亢哥以遊戲直播起步,後涉及挑戰、旅行等內容,直播時常以4、5個小時起步,由於其誇張的挑戰和亢奮的精神,被中國網民稱「甲亢哥」。甲亢哥中國行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打破了西方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在串流平台的評論區外國網民留言:「第一次發現中國民眾熱情、有活力並且具有創意。」;另外一群網民則評價中國人普遍親切、友善,沒有其他直播中經常出現的人身暴力和治安問題。網民收看直播後,多數對中國評價,從西方媒體塑造的負面形象轉為積極正面形象,被中國人的熱情、城市的整潔和科技的先進所吸引,不少留言稱中國已列入未來旅遊目的地。

文化間性(Interculturality)指不同文化在交流過程中形成某種動態關係,文化的影響不再是單向度流動,而是出現交融形成了混合形態。甲亢哥直播以「無劇本」著稱,自身具有強烈的美式黑人文化風格底色,隻身下場參與街頭,和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交流互動,並非甲亢哥單向影響中國民眾,或中國文化單向影響直播主,而是甲亢哥在互動中創造出了新的融合形態,例如甲亢哥融入中國街頭表演、中醫就診體驗及參與街頭運動等。甲亢哥和中國互動者雙方,都在文化交融中,對他者產生全新的認識,建構出全新的意義。

重新詮釋中國:反帝國、反殖民主義的價值

後殖民文化學者阿帕度萊(Arjun Appadurai)提出,全球化並非單一的經濟現象,而是一系列動態的文化與資訊流動。甲亢哥中國行展現了新的全球化流動性,即不再是文化從西方流向非西方世界;反之,非西方世界亦可掌握話語權,以自己的文化影響西方世界。阿帕度萊認為現代性的流動有五種「維度」,分別為族群、技術、金融、媒介和意識形態。甲亢哥的中國行,不只是簡單的文化交流,也是全球化在此五類流動的具體體現。

甲亢哥作為美國黑人外籍網紅,本身具有極強的族群屬性,進入中國街頭直播,參與街頭互動,跨越其所屬族群;網紅直播深刻依賴網路、無人機、串流媒體平台等技術,實踐體驗了中國的機器人和無人機等之間的互動,顯示技術不只是工具,也是傳播內容之一;甲亢哥通過中國行訂閱人數顯著增加,視頻播放創下五千萬記錄,體現了直播中國具有流量變現的能力;一些觀眾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第一時間收看直播,但會通過直播切片視頻了解中國行的精華,體現了媒體圖像對現實的再現和重構。甲亢哥直播聚焦街頭、市井、景點和私營企業,塑造了「非官方」、「非政治」的敘事方式,通過個體經驗表現中國社會的意識形態,成功呈現了去意識形態包裝下的意識形態交流。

近代西方的殖民霸權主義,使西方人眼中的東方是「他者」,西方在無知、輕視和張力中建構出「東方主義」話語體係,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世界被描述為遙遠的、神秘的、奇幻的,與此同時也是非白人的、野蠻的、落後的;「東方主義」反成為凸顯先進及已發展的西方的工具,進而產生出許多刻板印象,例如認為中國人普遍內斂,擅長數學但不善領導。更糟糕的是,搭配國際反中與反共產主義價值觀,中國成為西方眼中危險、落後、缺乏自由的國家。甲亢哥的直播擊碎西方媒體的新聞假性,展示了熱情、現代、活潑與創新的中國形象,讓全球觀眾認識到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抹黑和扭曲報導,甲亢哥直播之後,Youtube出現更多頂流網紅,表現出對中國行和中國直播的興趣,可見虛假的新聞終究是紙老虎(paper tiger),真實的文化交流依靠人民的互動。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