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賴清德親邀重量級企業救關稅   AIT一句話讓台灣白忙一場

台美關稅公布後,總統賴清德召開記者會表示,20%關稅只是暫時性的,可望再調降。圖/中央社
台美關稅公布後,總統賴清德召開記者會表示,20%關稅只是暫時性的,可望再調降。圖/中央社

根據《鏡週刊》5日報導,自4月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掀起關稅風暴以來,總統賴清德頻頻邀請台灣重量級企業領袖到官邸密談,意圖促使台企業組團赴美投資,藉此端出一份「大禮包」來化解當前的關稅僵局。然而,賴清德原本希望藉由政府主導這項布局,卻遭美國在台協會(AIT)明確拒絕。美方表明「不需要台灣官方介入」,等於直接否定了賴政府的斡旋角色,將所提籌碼一舉收回。

報導指出,自從4月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以來,賴清德便多次主動召集產業龍頭赴官邸協商,藉由大規模赴美設廠與投資換取稅率下調。甚至一度由經貿辦出面,號召企業「團進團出」,向美方展現誠意。然而,AIT冷回應:「赴美投資就由美方直接談就好,無需台灣官方協助」,一席話讓企業使不上力,也讓政府計畫全面熄火。

報導也稱,台灣目前被美方課徵20%的暫時性關稅,顯示川普對台灣提出的投資條件仍不滿意。根據外媒指出,美國希望台灣比照日本與南韓,前者承諾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後者3,500億美元,才有機會爭取將稅率降至15%。相較之下,儘管台積電已宣布赴美投資總額達1,650億美元,但對川普而言,這個數字仍明顯不夠。

報導提到,一名資深科技業人士直言,僅靠開放農產品、汽車、保健食品市場,甚至加上石油、天然氣、飛機與軍火的採購,都無法與台灣在半導體與資通訊領域的出口影響力相提並論。川普在意的重點從來不是表面的貿易金額,而是美國能否真正掌控關鍵科技的主導權。赴美設廠只是第一步,美方真正想要的,是台積電的核心技術,甚至希望台積電能在某種程度上支援陷入困境的英特爾。

國泰世華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提醒,雖然半導體輸美占出口比例僅約5%,但其中如伺服器、顯示卡等關鍵產品,出口美國的比重高達六至七成,若遭課徵高額關稅,對台灣資通訊業將是嚴重打擊。

該報導也提到有一位不願具名的半導體主管憂心表示,真正的風險不在稅率高低,而是美國到底要台灣讓出多少底線才會滿意。他直言:「川普真正想要的,不只是投資金額,而是技術與控制權。他可能希望台積電把先進製程交出來,甚至加碼投資到4,000億美元。若真照辦,等於整個核心技術與未來都送到美國手上。」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