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英國脫歐後,與歐盟的關係一度陷入低谷,雙方在貿易、漁業等議題上爭執不斷。然而,地緣政治的風雲變幻正推動一場前所未有的合作。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持續升溫,美國新政府的政策轉向讓歐洲安全面臨不確定性,促使英國與歐盟重新審視防務合作的可能性。一項可能於2025年5月19日高峰會上公布的防務與安全協定,成為雙方關係的潛在轉捩點。這不僅關乎軍事力量的整合,更牽動歐洲大陸的未來穩定。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一協定的背景、內容、挑戰與意義,揭示其如何為英歐關係注入新動力。
地緣政治風暴催化合作
俄羅斯自2022年入侵烏克蘭以來,歐洲安全形勢急劇惡化。根據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的分析,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軍事行動不僅威脅烏克蘭,更讓歐洲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英國與法國率先提出組建「志願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旨在為可能的俄烏停火提供安全保障,顯示英國在歐洲防務中的積極角色。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其對北約及烏克蘭支援的立場引發廣泛擔憂。《金融時報》報導,川普曾短暫中止對烏克蘭的情報與物資援助,這被視為對歐洲的警訊。面對美國可能減弱對北約的承諾,歐洲各國開始尋求自主防務能力,英國作為軍事強國,自然成為歐盟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上台後,提出「重塑英歐關係」的願景,強調安全合作的重要性。2025年5月19日的峰會將是脫歐後首次英歐領袖齊聚一堂,顯示雙方有意超越過往分歧,共同應對外部威脅。這一背景為防務協定的談判奠定了基礎。
防務協定的核心藍圖
英歐防務協定將允許英國軍工企業參與歐盟的聯合軍備採購計劃。根據《GZERO Media》報導,這將使英國與德國、法國等國的防務公司深化合作,共同開發導彈防禦系統、無人機等關鍵技術。英國軍工產業的加入,不僅提升歐洲的軍事自主性,也為英國企業打開市場,實現雙贏。
協定的一大亮點是設立1500億歐元的共同基金,供參與國借貸投資於軍事裝備。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 (ECFR)資料顯示,這筆資金將優先填補歐洲在防空、遠程打擊及無人機戰等領域的技術短板。對英國而言,這意味著其軍工企業可分得一杯羹,同時強化與歐盟成員國的供應鏈整合。
英國承諾到2027年將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2.5%,顯示其對防務合作的決心。與此同時,英國與法國在「志願聯盟」中的領導角色,進一步鞏固其在歐洲安全事務中的影響力,為協定的實施注入信心。
談判路上的絆腳石
漁業問題成為協定談判的障礙。ECFR報導指出,英國2024年禁止在其水域捕撈沙丁魚,以保護生態環境,卻引發法國等國的不滿。法國要求英國在漁業准入上讓步,作為支持防務協定的條件。雖然沙丁魚的經濟價值有限,但其背後折射出脫歐後的信任赤字。
歐盟內部對英國的參與態度不一。《金融時報》提到,匈牙利在3月20日的歐盟高峰會上反對支持烏克蘭的政治聲明,顯示內部團結的脆弱性。義大利與西班牙對國防開支的定義存在異議,試圖將氣候變遷等議題納入,與英國及北歐國家的立場相左。
脫歐使英國被排除在歐盟防務基金等計劃之外。ECFR分析,歐盟防務計劃通常僅限成員國或如挪威這樣的單一市場國家,英國的特殊地位需重新談判。英國可能需支付額外費用,並在技術共享與供應鏈安全上妥協,增加協定的複雜性。
歷史機遇與未來藍圖
若英歐防務協定順利達成,將成為脫歐後合作的里程碑。《GZERO Media》分析,這不僅是軍事層面的突破,更象徵歐洲在面對外部威脅時的團結。對英國而言,這是重返歐洲安全核心的契機;對歐盟而言,則是實現防務自主的關鍵一步。
當前,歐洲不僅面臨俄羅斯的威脅,中國大陸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也備受關注。英歐防務協定的成功,可能為未來在網路安全、太空防務等新興領域的合作奠基。英國的情報能力與歐盟的資源整合,將為全球挑戰提供更大空間。
ECFR強調,沙丁魚爭議不應阻礙協定進展。雙方領導人需展現遠見,超越短期利益,將歐洲安全置於首位。歷史證明,團結的歐洲總能戰勝危機,這項協定正是這一信念的體現。
英歐防務協定的醞釀,宛如脫歐陰霾中的一道曙光。它不僅回應俄羅斯威脅與美國政策變化,更是英國與歐盟重塑關係的歷史機遇。從聯合軍備採購到1500億歐元的共同基金,這一協定展現雙方雄心。然而,漁業爭端與脫歐遺緒提醒我們,合作之路從不平坦。2025年5月19日的高峰會,將檢驗英歐領導人的智慧。若能跨越分歧,這項協定不僅重塑歐洲安全格局,更可能成為全球地緣政治的新標竿。讓我們拭目以待,這場防務聯盟的震撼登場。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