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第45屆聯邦國會選舉周一(28日)順利結束,執政的自由黨(Liberal Party)雖然贏得168席,保住國會最大黨地位,但未能取得過半數的172席,需以少數政府形式執政。
自由黨黨魁卡尼(Mark Carney)稍早發表勝利演說,強調美國絕不會擁有加拿大,並將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討論兩國未來,同時加拿大也將加強與歐洲和亞洲關係。
美聯社報導,自由黨原本面臨慘敗危機,民調顯示其支持率遠落後於保守黨。然而,川普自2025年初以來頻頻攻擊加拿大經濟,並多次公開宣稱加拿大應成為「美國第51州」,甚至在加國投票日當天再度重提,更錯誤聲稱美國「補貼」加拿大,引發加拿大民眾強烈反彈。
LIVE: Thank you, Canada • EN DIRECT : Merci Canada https://t.co/E4uJHXmF1c
— Mark Carney (@MarkJCarney) April 29, 2025
由卡尼領導的自由黨最終贏得聯邦大選,成功延續執政地位,完成令人震驚的「逆轉勝」。這場勝利很大程度上受到川普對加拿大經濟與主權的威脅及貿易戰的推波助瀾。卡尼在勝選演說中強調,要團結對抗美國壓力,並警告川普試圖「擊垮加拿大」,「加拿大永不屈服」。
卡尼表示:「我們已從美國背叛的震驚中恢復,但絕不能忘記教訓。我數月來一直在警告,美國想要我們的土地、資源、水源、我們的國家。這些不是空洞的威脅。川普總統試圖擊垮我們,讓美國掌控我們。這永遠、永遠不會發生。但我們也必須正視現實,我們的世界已徹底改變」。卡尼進一步指出,二戰以來美加互利的合作體系已終結,加拿大需重新定義與美國的關係。卡尼的演說激起現場支持者的熱烈回應,反映出選民對川普言論的憤怒及對國家主權的捍衛決心。
川普的言論激起前所未有的民族主義浪潮,許多加拿大人取消赴美度假、抵制美國商品,甚至提前投票以表達立場。據統計,選舉日前已有創紀錄的730萬人參與提前投票。 歷史學家博斯韋爾(Robert Bothwell)指出,川普持續挑釁的言論直接削弱了保守黨的選情,他甚至笑稱:「自由黨應該付錢給川普,他的言論對保守黨不利」。
保守黨領袖波利耶夫(Pierre Poilievre)試圖將選舉塑造成對前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的公投,批評其執政後期因食品與住房價格上漲而失去民心。然而,川普的攻擊促使杜魯道今年(2025年)1月辭職,曾執掌2屆加國央行的卡尼隨後接任自由黨領袖與總理,其穩健形象與對川普的強硬態度迅速扭轉選情。
波利耶夫的競選策略帶有川普式的民粹色彩,採用「加拿大優先」口號,卻因與川普的相似性而失去部分選民支持。多倫多居民沃倫(Reid Warren)表示,他因波利耶夫「像個小川普」而選擇支持自由黨,並對川普的關稅威脅感到憂心,「加拿大人因應美國的挑釁而團結起來很好,但這確實造成了動盪」。
川普的貿易戰與對等關稅威脅對加拿大經濟構成重大風險,超過75%的加拿大出口依賴美國市場,汽車產業尤其可能因川普要求將生產線南移而受創。卡尼在競選期間承諾,將對美國商品徵收的報復性關稅全數用於支持受貿易戰影響的加拿大工人,並計劃維持牙科保健計劃、推出中產階級減稅、調整移民政策至可持續水平,並增加對《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的資助。
卡尼的勝選演說展現出對抗川普的堅定立場,也呼應了加拿大民眾在面對外部威脅時的團結決心。川普的挑釁言論無意間成為自由黨逆轉選情的關鍵催化劑,使卡尼得以憑藉其經濟專才與穩健形象,帶領自由黨贏得選民信任。然而,面對貿易戰與國內生活成本危機,卡尼政府需迅速採取行動,以兌現競選承諾並捍衛加拿大主權與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