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麟/加拿大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會長
北美洲僑社自十九世界中葉北美興起淘金熱帶來中國的移民潮始,華人社團便開始逐漸成型。 最初是有由臺山開平恩平新會四會加上中山(香山)等講白話的僑民組成的六和會館,後來又有嘉應州惠州東莞寶安等講客家話的僑民組成的人和會館。 這些僑團為了在異國他鄉謀生而抱團取暖,往往都是聚集在人流暢旺的城市中心。 他們由開雜貨店、餐飲業起步,逐漸形成由中國(唐山)移民聚居的街市,所以又叫唐人街。
繼第一批淘金熱的中國移民之後,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政府為了興建連接北美洲西海岸的太平洋鐵路,需要大量的勞工,於是派蒲安臣公使前往中國,與清朝政府簽訂招募華工的《蒲安臣條約》,由此形成了第二批中國移民潮。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第一波或第二波移民潮,都是以臺山恩平新會四會(統稱“四邑”)為主體的移民。 因此,唐人街流通的“國語”(中國話)是以臺山話為主體的“四邑”白話(與廣府話相通但口音略有不同)。 講客家話的移民屬於少數族群。 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我移民來溫哥華時,想要在唐人街找工作,會講臺山話的優先,廣府話次之。 如果連廣府話都不會講,是很難找到工作的。 因為唐人街的店鋪餐館大都是以講白話的四邑人開的,僑團也以四邑人為主體。 所以,新會人梁啟超於二十世紀初來到溫哥華及北美洲西海岸各大城市籌款十分吃得開,如魚得水。 孫中山雖不是四邑人,但他會講廣府話,又自認是客家人,所以在北美洲各大城市的華人社團也混得風生水起,籌款滿滿。
在孫中山和梁啟超來北美洲各大城市的僑社活動之前,有一個人是十分值得一提的,這個人便是黃遵憲。
黃遵憲於1882年至1885年出任清朝駐美國三藩市總領事,對北美洲西海岸各大城市的僑社僑情多有關注,特別是在調解僑團糾紛,促成僑社團結方面,黃遵憲皆起過非常積極的作用。 舊金山、洛杉磯、甚至英屬哥倫比亞省的域多利等地的中華會館成立,黃遵憲都起過積極的促進作用。 當梁啟超於1903年來到北美洲西海岸各大城市籌款時,提到黃遵憲的名字,許多華僑都還記得。 最有名的是三藩市僑領司徒美堂於1950年代寫的回憶錄(《我痛恨美帝》)中,還著重提到黃遵憲當年積極保護華僑免遭美種族主義者的歧視所作的努力。
二十世紀初的北美洲華僑社團,由於受改良派與革命派論戰的影響,於是分成支援改良派和支援革命派兩大陣營。 從那時開始,北美洲僑團便開始受祖國政治鬥爭的影響分成兩個不同政治傾向的陣營。 這種現象一直沿續到今天。
1950年代開始,由於大陸和臺灣形成兩個分裂分治的政權,北美洲僑團也跟著分成親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親臺灣(中華民國)兩大陣營。 由於受孫中山當年排滿革命、建立民國的思想影響,北美僑社絕大部分社團都是掛孫中山像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又由於直至1971年12月25日,退居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仍然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故北美洲僑社大部分僑團都是親臺灣的。 1971年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聯合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僑社中開始出現掛五星紅旗和親共(大陸)的僑團。 並且隨著中國大陸的國力日益增強、臺灣中華民國的勢力日漸式微,親大陸的僑團越來越多。 特別是中國大陸實行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以後,華人華僑捐資中國大陸殖產興業及開辦學校的勢頭迅猛發展,形成了繼孫中山排滿革命、國民政府時期捐資抗戰後的第三次參以祖國建設的高潮。
隨著中國大陸的國力日益增強,親大陸的僑團越來越多。 相對來說,親臺灣國民黨政權的僑團成為弱勢群體。 尤其是在2000年臺灣實現政黨輪替,民進黨取代國民黨執政後,本來就處於弱勢的親臺灣社團進一步分化,形成了親國民黨和親民進黨的兩大類別,北美洲僑社的僑團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中國大陸發生“六四”事件,一批民運人士流亡至北美洲,形成了一股反共勢力。 但由於他們的活動主要是從事顛覆大陸共產黨政權的意識形態工作,與從事實業及商務的傳統僑團很難融合。 加上他們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逼於生活的壓力,為了生存計,這批民運流亡人士迅速分化。 部分精英通過再學習入職美加各大學及政府部門,部分人士則選擇信教,為教會所接納併為之解決生活問題。 及至1999年法輪功在大陸被禁,大批法輪功學員流亡海外,部分民運人士又與法輪功團體合流,一起從事顛覆大陸共產黨政權的意識形態工作。 這批流亡人士由於沒有獨立的實體經濟,因此也很難融入以區域和方言為紐帶的傳統僑社。 所以也無法像當年從事改良的康有為、梁啟超和從事革命的孫中山那樣,通過僑社的會黨和僑團籌款,從而獲得生存空間。 不過,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美關係由戰略合作轉向戰略對抗。 美國國會通過議案,由政府每年撥款二百億美元作為從事反共抗中意識形態宣傳的經費,法輪功團體和部分民運人士又開始活躍起來了。 他們通過辦報紙雜誌和電視電臺,主要是從事抹黑“中共國”(中國共產黨黨國體制)的宣傳活動,結合近期香港不少認同泛民主派的人士移民北美洲,故在北美僑社也造成不小的聲勢,可謂喧鬧一時。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