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振源/駐新加坡代表
新加坡政府以高效治理著稱,推動國家快速進步。除了建立嚴謹的人才制度,更重視政務官的領導力與施政效率。為吸引頂尖人才並降低貪污風險,新加坡採取高薪制度,並輔以績效導向的薪酬設計,確保政務官專注推動公共政策。
新加坡政務官的薪資制度建立在三大原則上:一是具備市場競爭力,以延攬優秀人才;二是體現公共服務精神;三是實施透明的「裸薪」制度,不設隱藏福利。
這套制度自2012年通過以來,每五年檢討一次,2018與2023年檢討結果皆建議維持現行架構。
政務官薪資標準參照市場行情,尤其取樣新加坡收入最高的前1,000名企業高管與專業人士的年薪中位數作為基準。初級部長(MR4級)的薪資則在此基礎上折扣40%,其他等級依職位再作調整。
目前MR4級年薪約為110萬新幣(約2,715萬台幣),總理則高達220萬新幣(約5,430萬台幣),遠高於美國總統約54萬新幣與英國首相約26萬新幣。
新加坡政府強調,治理國家與企業管理無異,須有優秀領導者掌舵,才有能力制定政策、推動變革。但政務官掌握權力與資源,必須接受嚴格監督與高度廉政標準,因此政府設有完善的反貪法規,打造清廉政治文化,使願意從政的賢才無後顧之憂。
雖薪資優渥,但制度設計仍強調奉獻精神。初任部長的薪酬雖與私人部門相比已打折40%,但許多政務官來自高薪行業,如律師、醫生、銀行家,其從政後的薪資實際上遠低於原職。
例如,國防部長黃永宏,從醫時年薪逾450萬新幣,從政24年後年薪不到200萬新幣;內政部長尚穆根則坦言,現職收入僅為從政前的十分之一,累積損失超過1億新幣。這些案例突顯政務官不以薪酬為唯一動機,而是出於對國家的承擔。
新加坡的「裸薪」制度亦值得一提。政務官不享有任何額外行政津貼、退休金或特殊待遇,僅適用一般公務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接受任何禮品皆須如實申報並上繳。這套制度與其他國家形成對比。
例如美國總統年薪雖約54萬新幣(40萬美元),但還享有額外5萬美元開支津貼、10萬美元免稅旅遊津貼與1.9萬美元娛樂津貼,使實際收入遠高於表面薪資。
政務官薪酬結構包含固定薪資與三種變動花紅。以MR4級初任部長為例,固定月薪約5.5萬新幣,另有三種獎金:1. 常年可變動花紅:與公務員相同,通常為0.95至1.5個月薪資;2. 個人績效花紅:由總理根據表現評估,範圍為3至6個月,平均為3個月;3. 國家表現花紅:依據公民中位數收入增幅、20百分位收入增幅、失業率及GDP增長等指標核發,亦為3至6個月,通常為3個月。
綜合計算後,初級部長年薪最低為71.5萬新幣(含第13個月薪資),一般為110萬新幣(約20個月薪資),最高可達145.8萬新幣(約26.5個月薪資)。其中,固定薪資占65%,其餘35%來自三類花紅,制度設計目的在於獎勵具實績者,促使政務官對國家發展指標負起責任。
這套薪酬制度不僅確保政務官待遇合理,也促使他們積極施政、勇於擔責,讓人民對政府施政有具體期待,進而轉化為政治信任與選民支持。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