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楷/民眾黨籍立法委員
核三廠二號機將於這個周末(17日)停機,台灣核電完全歸零,而民進黨政府30年來奉為神主牌的「非核家園」政見至此徹底兌現,但隨之而來的台電虧損、能源危機等問題也引發關注。連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近來多次受訪時也直接表態稱,美國準備好協助引進既有及新興技術,例如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並樂意幫助台灣解決核廢料儲存的挑戰。
台灣反核浪潮衝擊朝野政治角力、社運發展、媒體輿論逾30年,從昔日首當其衝的核四預算在國會藍綠攻防、停建底定,到近年民進黨連續執政先後讓核三廠一號機、二號機停機除役,這當中有數不盡的情理法牽扯和拉鋸,像是早期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發起的核四公投靜坐、絕食、千里苦行,曾經長期在台灣政壇和民間社會動見觀瞻,一次又一次捲起千堆雪。
然而,隨著台灣近年用電頻頻吃緊、綠電弊案叢生、兩岸關係重回政治對抗、台海兵凶戰危,以及「返核」蔚為世界各國能源選項主流,當今台灣朝野也應抱持更為理性、科學的客觀心態,一起集思廣益,為我們的這塊土地,全盤構思和擘畫最適合國家發展、戰略需求、社會共識及人民健康安全的整體能源政策。
進一步來看,目前全球已有多國核電廠實施延役計畫,包括:
日本2023年2月底通過核電廠延役法案,允許核電廠延役20年,可達60年商轉的年限;
美國核准延役的核反應堆數量已達94個,延役後最高運轉時間可達80年;
比利時政府於2022年3月決定將兩座反應爐延役10年至2035年;
法國政府於2030年投資計畫中(France 2030)公告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延長所有可以延長的核子反應爐的服役期。
借鏡上述民主先進國家的核電廠延役情況,台灣也應修法以緩解能源結構配比失當所造成的危害。
放眼望去,全世界現在只有民進黨政府不符合世界潮流,且跟民調對撞。事實上,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案早已順利通過,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評比,台灣核電安全全球第六。歷次民調也顯示,七成以上民眾支持核能,要求政府儘速啟動核三延役。
距離台灣進入「2025非核家園」只剩下沒幾天,根據台電數據,目前台灣的核能發電量占比約為3~4%,而再生能源包括水力、風力、太陽能發電,總占比約為16%,離政府所訂出的20%目標尚有段距離。而經濟部檢討指出,再生能源占比20%預計在明年11月可達標。預估核電歸零後,火力發電比率將達八成五,「火力全開」下,老百姓被迫「用肺發電」,嚴重傷害國人健康。
究其因,正是因為民進黨政府堅持「非核家園」政策,導致台電需高價向民間購買綠電,東南亞國家綠能平均1度1元多,台灣卻要4元,還衍生一堆弊案。但實際上約90%的綠電以低於購價的價格出售,短短這3年台電實質虧損超過5500億,每年虧損1、2000億,這也讓台電成為政策的受害者,全民有如財務黑洞的「提款機」。
台電財務惡化,由過去的「金雞母」淪落到今天的「敗家子」,政府不思檢討錯誤的能源政策,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便宜行事,近幾年每年編列特別預算撥補台電1000億元,並似是而非的將虧損歸咎於國際燃料價格大漲,甚至還不斷調漲電價,實則這根本是個無底洞。民進黨政府不但「橫柴入灶」逼在野黨買單,還「情勒」老百姓1年剝大家好幾層皮,民怨四起也就自不待言。
正本清源的治本之道,就是重啟核電。台灣民眾黨和國民黨最近共同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將核電廠運轉年限由40年延長至60年。目前《核管法》草案已經出交通委員會,交付朝野協商,盼能在近日院會完成三讀,但重啟核電的權力還是在民進黨手上。此外,民眾黨立院黨團也將持續推動核三延役公投,為台灣的「返核」之路提供雙保險。
台灣四面環海,鮮少天然資源,一旦台海戰雲密佈,對岸機艦再度環台繞島,則戰備存油供電能否維持一個基本的關鍵時日,抑或難以為繼,是目前台灣朝野上下必須嚴肅檢視的國安問題。
回首反核來時路,前瞻接下來的能源轉型新挑戰,民進黨作為即將邁入連續第10年的執政黨,理應與時俱進,跟上舉世皆然的「返核」潮流,切莫又被少數基本教義派綁架,繼續故步自封,死抱「反核」教條不放,否則終將付出政治代價,人民更是最大輸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