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規模罕見的空中軍事衝突本月7日在印巴上空爆發,多方消息證實,這是一次巴基斯坦運用全採購自中國的軍備所進行的一次高精度實戰打擊行動,成功擊落包括法國「飆風」戰機、俄製蘇愷與米格機,及多架以色列自殺無人機等合共77架飛行器。此一行動不僅造成印度重大損失,也引發外界對亞太空戰的高度警覺。
據大陸流出的一段題為「霹靂-15導彈全過程解析」視頻指出,衝突發生於印度空軍80架各型軍機集結起飛後不久,立刻遭巴基斯坦部署於地面的紅旗-9防空飛彈系統鎖定。紅旗-9透過北斗衛星(BDS)與AI運算精準,選定6架飛機——3架法製飆風、1架蘇愷、1架米格與1架以色列無人機——即時將座標傳送給空中預警機與殲-10C戰機,進入打擊流程。
這次打擊行動採取「體系作戰」模式。據指出,殲-10C並未主動開啟雷達,而是依賴空警預警機透過數據鏈提供敵機方位與動態資訊,再由殲-10C發射中程空對空導彈PL-15(霹靂15),實施超視距攻擊。PL-15具備雙段推進與中段數據鏈更新能力,在末段20公里內啟動自主雷達鎖定與二次加速,大幅提高命中率並壓縮敵方反應時間。這些攻擊多在幾秒內完成,目標幾乎無從閃避。
據表示,PL-15所用的高性能陶瓷材料為中國獨有,當前美軍尚無法量產同等級飛彈。另有消息稱,中方已部署更長程的PL-17(400公里)與PL-21(達1000公里)飛彈,將空戰殺傷範圍推向戰略級距。
本次作戰由一名巴基斯坦空軍將領指揮,據稱該人畢業於中國空軍學院,並接受新疆體系作戰訓練,標誌中方不僅輸出裝備,更實際培養指揮人員,形成全面戰力整合。
衝突結束後,巴基斯坦外交部長達爾(Ishaq Dar)公開證實此行動,稱原本鎖定擊落15架敵機,但為顧及地緣局勢僅精選6架攻擊。不料印度翌日竟改出動77架以色列製無人機,最終全數遭擊落,部分據傳為中國雷射武器首度實戰成果,間接為該技術「做了免費廣告」。
觀察人士指出,此次衝突顯示「體系戰爭」的變革性力量。巴國布置的空戰鏈不僅使飛彈精準打擊能力大幅提升,更顛覆傳統空優觀念,強調「情報、通訊、導航、打擊」一體化整合。專家警告,在台海局勢日趨緊張的當下,台灣本島最寬不過160公里,若面臨類似打擊模式,任何飛行器自起飛起即暴露打擊圈內,幾無逃脫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