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鈞/社團法人文明人權服務協會理事長
自賴清德總統上任以來,台灣政治場域未見和解跡象,反因朝野對立持續升高,陷入一波波罷免戰的政治泥沼。民進黨執政期間面對立法院朝小野大的新局,不思協商,反而一味指控在野黨「中共同路人」、透過抹紅對手的方式,發動全國的罷免行動,進一步激化藍綠白的政治仇恨,讓台灣民主政治淪為政治報復的戰場。
「罷免」原為民眾矯正失職民代的最後手段,應慎用為原則。但今日之台灣,罷免已被政黨武器化,針對在野區域立委發動全面圍剿,罷免攻防不斷升高,不但消耗社會資源,也撕裂人民情感,造成深綠與深藍支持者在街頭、網路持續對罵嗆聲,讓理性對話空間蕩然無存,政策討論退場,全民都要為此惡果買單。
更令人憂心的是,當罷免成為政黨動員的常態化手段,真正的國家危機反而無人關注。當前中國軍機擾台不歇,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台灣經濟在美中博弈與全球通膨衝擊下前景未明,民生壓力日增;而美國對台雖言詞力挺,實質承諾卻極其有限,川普回鍋後更添外交變數,美國發動全球關稅大戰,台灣也深受其害。此時此刻,台灣更應內部團結、理性協商,凝聚改革共識,而非沉迷於政治鬥爭的內耗惡性循環。
民進黨身為執政黨,卻未展現政治高度與和解誠意,不僅未主動遞出橄欖枝與在野溝通,反倒不斷透過行政與輿論機器羞辱在野、挑動情緒,讓政治溫度不斷升高。罷免風潮持續擴大,不僅無助於國政推動,更讓人民對民主制度產生厭倦與幻滅。
罷免不該是政黨的報復工具,朝野惡鬥不該凌駕國家利益。賴政府若真有心改革,應主動修補撕裂,與在野理性對話,回應民意需求,停止製造對立與仇恨,否則將無法擺脫「民怨政府」的歷史惡名。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