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腳步接近,澎湖海域遊憩活動即將進入高峰。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長陳璋玲於日前率隊到澎湖,視察波流遙測系統的運作情形。國海院正評估在澎湖增設波流遙測站,以提升整體海象觀測能力。
國海院於澎湖已建置多項海洋觀測設施,包括岸基遙測雷達系統、水文與氣象浮標站,可即時掌握海流、波浪、風場等海象資料,整合至「GoOcean 海洋遊憩風險資訊平台」,有效支援海上活動安全預警與管理。
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則透過介接 GoOcean 平台資料,整合觀光遊憩資訊與海象狀況,提供熱門海灘包括觀音亭、山水、嵵裡、井垵、隘門等的潮汐、風浪強度,與活動建議等安全指引資訊,給游泳、潛水、SUP(立式划槳)、風帆等活動參與者參考,協助研判風險、保障安全。
國海院表示,澎湖具備豐富海洋資源與獨特地理條件,是發展海洋觀光的重要據點。透過科學觀測與資訊科技,國海院致力於打造「可預測、可掌握、可安心」的海洋環境,為全民海洋安全提供堅實後盾。
為涵蓋更大的海洋觀測範圍,守護海洋遊憩安全,國海院正評估在澎湖增設波流遙測站,以提升整體海象觀測能力。國海院與成功大學、中央大學共同研發海洋遙測系統。此系統具備高度穩定性與實用性,展現本土科研在海洋安全應用上的實力與韌性。
5月20日,國海院在澎湖科技大學舉行海洋遊憩運動風險資訊環境監測技術討論會,並邀集成功大學與中央大學研究團隊與會,就系統設計理念、資料應用與未來技術升級做深度交流,針對海洋觀測在遊憩風險管理的應用進行討論,增進中央部會與學研間的合作效能。
陳璋玲期望,透過科技與管理的結合,提供民眾從事海域活動時最即時、最可靠的安全資訊,進一步落實「親海、愛海、用海、淨海」的政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