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賴清德真的想同中國大陸談併購?

總統賴清德(圖)20日與帛琉共和國總統惠恕仁進行雙邊會晤。圖/中央社
總統賴清德(圖)20日與帛琉共和國總統惠恕仁進行雙邊會晤。圖/中央社

曲兆祥/文化大學國家發展及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

520賴清德總統就職一周年,循例在總統府發表演講。在這篇演講裡比較特殊的是,他完全沒提到兩岸關係,此舉立刻引起各方關注,原因是兩岸關係幾乎是台灣政治議題裡完全繞不過去的議題;況且,賴清德在過去這一年裡,在兩岸關係上著墨甚多,除了將對岸首次定位成《反滲透法》裡面所指涉的「境外敵對勢力」外,他的所謂17條更是獨特的嚴厲處理兩岸關係舉措,更別說他是首位將居台陸配驅逐出境的總統。以上這些都顯示賴清德絕對是位重視兩岸關係,且會提出具體舉措的總統,然何以他在就職一周年重要講話中,卻故意不提兩岸關係?

無獨有偶的,稍早賴總統在接受專訪時談到兩岸關係,他說兩岸關係就像兩家大小不一的公司談合併,理當由大公司來提條件。此話一出,台灣的公共論壇立刻沸騰,媒體也急著炒作這個話題。姑且不論賴此言是否符合商場實務,單就『合併或併購』這樣的用詞,就足以讓人戴上厚厚的眼鏡去觀察。尤其這個說法來自於一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之口,更是叫人難以置信。於是乎有論者指出賴肯定是「失言」,但更有人說他沒失言,而是有意如此,可筆者認為他絕未失言。

何以故?因為自從4月2日川普宣布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以來,賴清德對兩岸政策的發言突然加進「緩和氛圍」的特殊元素。除行政院及其部會的發言,依舊延續強硬甚至是對抗的態度,但賴本人卻提出諸如「期待與習近平共進晚餐」的說法。而520就職周年,又不再提兩岸主權互不隸屬之類的話,這難免會讓人揣測,是不是賴清德的兩岸政策要做大幅調整?

賴的兩岸公司併購說 是想以拖待變

如果真是如此,那兩岸關係確實就有改弦更張的可能;不過,究竟賴清德會不會改變他的想法呢?筆者判斷,賴清德其實是在「以拖待變」,等待外部的環境更加明確後再做決斷。也就是說,他不會放棄他的「台獨理想」,但會務實的調整他「台獨工作」做法。甚麼意思?首先,他不會放棄理念,這一點無須懷疑;其次,他必須務實地調整工作步伐,這就考驗著他的智慧。現在看起來,賴必須在美國壓力下暫時收斂起台獨的鋒芒以免觸怒川普;另一方面在對中共示好的同時,也加重對日本的依賴,這或許就是日前他接受日媒採訪時,表示印太地區需要日本領導的背景。

此外,如果賴真的想與對岸談「公司合併」那就必須有具體的方案,而不是要對方去提條件。這道理非常簡單,這是談判學的基本常識,如果一開始就把「出價權」給了對方,那就得在對方價碼基礎上討價還價,很難討得便宜。這一點大家只要看看川普在還沒與對手國談判前,就漫天喊價的策略,就能領悟其中的道理。而現在,賴在八字還沒一撇情況下,就願意讓對手先出價,這種作法不是笨就是根本沒打算談成。但我以為賴絕非蠢笨之流,而是根本沒打算真的要談成,而是以拖待變。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