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新評估:伊朗福爾多核設施或遭摧毀 另兩處目標損害有限

美軍上月對伊朗核設施的攻擊,僅摧毀三處核設施的一處。圖/翻攝自NBC News YouTube頻道
美軍上月對伊朗核設施的攻擊,僅摧毀三處核設施的一處。圖/翻攝自NBC News YouTube頻道

美國與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的聯合打擊成果逐漸明朗,根據美方最新情報評估,美軍B-2轟炸機上月投下的12枚重型炸彈,對伊朗深埋地下的福爾多(Fordo)濃縮鈾設施造成嚴重破壞,甚至可能徹底摧毀。但另兩處目標雖未受同等程度損害,但其中關鍵的核武製造設施已被摧毀,重建恐需數年。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美軍的空襲目標包括伊朗三處濃縮設施福爾多、納坦茲(Natanz)與伊斯法罕(Isfahan)。一名以色列高層官員上周指出,這些攻擊不太可能摧毀伊朗接近武器級的高濃縮鈾庫存,該庫存理論上足以製造逾10枚核彈。但美方官員強調,若缺乏製造核武的設施,即使伊朗能從瓦礫中取出這些材料,也無法實際運用。

這項最新評估顯示,美以聯合打擊對伊朗的核計劃造成實質衝擊。其中防護最嚴密、技術最先進的福爾多設施遭到重創,可能導致伊朗數年內無法恢復濃縮能力。

美、以官員表示,儘管伊朗應仍保有純度達60%的濃縮鈾(略低於核武級濃度),但這些材料大多掩埋於瓦礫下;目前僅伊斯法罕核實驗室的庫存仍可取得。

美國政府內部仍在辯論此次空襲究竟讓伊朗整體核計畫倒退多久,以及殘存的濃縮鈾是否足以製造一枚簡易核彈。

這項美國新評估最早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新聞報導。

美軍此輪空襲的主要目標為福爾多,以12枚GBU-57地堡炸彈進行轟炸。評估指出,爆炸摧毀成千上萬具精密的離心機,這一說法與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的聲明一致。

數名美方官員指出,福爾多設施若要恢復運作,至少需兩年密集修復。不過也有專家認為,若伊朗重啟計劃,可能轉向其他地下基地。

除福爾多與伊斯法罕外,美軍也對伊朗舊型的納坦茲(Natanz)濃縮廠投下兩枚炸彈;該設施包含地上與地下結構。此外,美國海軍潛艦亦發射巡弋飛彈攻擊伊斯法罕,試圖摧毀其地面設施。

儘管納坦茲的地下設施與伊斯法罕的隧道受損較輕,美方官員表示,伊朗若試圖修復或進入這些設施,相關活動將可被偵測。

官員並指出,轉換設施的重建作業也可能遭監控,美以若發現跡象,仍可再次出擊阻止。一名以色列官員上周重申,該國已準備好「定期修剪草坪」,暗示未來可能持續進行定點打擊。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稱三處設施已被「徹底摧毀」,伊朗已放棄核武野心,但美方至今仍無法確認伊朗是否打算重啟計劃,或是否會動用殘存濃縮鈾製造核彈。

在攻擊福爾多時,美軍曾將部分地堡炸彈導引入通風管道,使炸彈能靠近指揮室與離心機大廳,而無需直接穿透數百公尺岩層。即便炸彈未完全擊中離心機區域,美以官員仍相信爆震波已足以摧毀其中包含伊朗最先進機種的設備。

相較之下,納坦茲僅遭兩枚重型穿透彈攻擊,大部分設施完好,但相關攻擊可能摧毀部分離心機,並切斷伊朗進入關鍵區域的通道。

美軍原定攻擊額外三處目標  被川普否決

美軍中央司令部(CENTCOM)原曾向白宮提議實施多波次空襲,可能造成更大破壞。數位現任與前任軍官亦警告,若要徹底摧毀埋於超過250英尺岩層下的福爾多,恐須連續轟炸數日甚至數周。

美國中央司令部曾擬定一份更大規模的空襲計劃,原定攻擊額外三處目標,時間跨度達數周,而非僅限一夜。但川普最終選擇對三處目標實施單一、有限打擊,並敦促以色列結束對伊朗的戰爭行動。

一名熟悉計劃的消息人士表示:「我們確實提出全面打擊的選項,但總統不想走到那一步。」

攻擊後,美國國防情報局最初評估認為,伊朗核計劃僅遭延遲數個月。但中情局局長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隨後宣布,有「可信情報」顯示伊朗的核設施已遭嚴重破壞。他寫道:「多處關鍵設施被摧毀,重建恐需數年。」

拉特克利夫向國會提交更詳盡報告,說明將鈾轉為武器級金屬的設施亦遭摧毀,修復將耗時多年。

五角大廈發言人帕內爾(Sean Parnell)也表示,伊朗核設施將「需數年才能恢復」,帕內爾說:「這點毫無疑問,『午夜之鎚行動』(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對伊朗核能力造成重大打擊。」

但部分專家批評,美國過度聚焦福爾多、納坦茲與伊斯法罕三處設施,忽略伊朗擁有其他潛在設施,可供德黑蘭重啟計劃。

NBC報導,從去年秋季起至今春,中央司令部司令庫里拉(Erik Kurilla)便著手擬定一項全面的攻擊計劃,據一名現任與兩名前任官員表示。這項方案原本意在「徹底摧毀」伊朗核能力。根據消息人士,該計劃預計攻擊六個目標,並需多次打擊才能造成全面破壞。方案還涵蓋摧毀伊朗更多防空與彈道飛彈能力,並預估可能造成高額伊朗人員傷亡。一名知情人士表示:「這將是一場持久的空中戰役。」

兩名前官員指出,川普政府內部有部分人支持更激進的打擊方案,但最終川普否決,理由為該方案將導致衝突長期延續。

《紐約時報》引述國防政策智庫「國防優先」(Defense Priorities)專家凱蘭尼克(Rosemary A. Kelanic)的話表示:「我們太過專注於那三個主要設施,但伊朗的核能力其實更廣、更精密。」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