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超1700萬人飼養「異寵」 狂熱的寵愛藏著生態隱憂

今年5月,在杭州蕭山機場,35隻睫角守宮偷渡,被現場關員攔截查驗。圖/取自央視新聞
今年5月,在杭州蕭山機場,35隻睫角守宮偷渡,被現場關員攔截查驗。圖/取自央視新聞

近年來,以蜥蜴、蛇、甲蟲等冷門動物為代表的「異寵」(異國寵物)飼養風潮在大陸年輕群體中迅速興起,根據《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目前已有超過1700萬人飼養異寵,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消費熱潮。然而,隨著「異寵」入境案件頻繁遭查獲,相關外來物種對生態安全與公共衛生所帶來的潛在威脅,也引起各地官方與專家的高度警惕。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近日北京郵局海關於例行國際郵件監管中,查獲一件寄自境外的包裹內藏有6隻甲蟲。經鑑定,其中2隻為雙色細身赤鍬甲、4隻為瑟深山鍬甲寮國亞種,後者為北京首次截獲、屬於大陸無自然分布的外來物種。

類似事件並非個例。今年5月,杭州蕭山機場海關亦查獲一名旅客從韓國入境時,私自攜帶35隻睫角守宮入境;近日,海口美蘭機場則查緝到一批以「活體蝸牛」為掩護進境的異寵,經鑑定為乳狀耳形螺、比薩茶蝸牛與安達盧西亞茶蝸牛,其中兩者,不僅危害農作物,亦可能傳播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

海口美蘭機場則查緝到一批以「活體蝸牛」為掩護進境的異寵,經鑑定為乳狀耳形螺、比薩茶蝸牛與安達盧西亞茶蝸牛。圖/取自央視新聞

海口美蘭機場則查緝到一批以「活體蝸牛」為掩護進境的異寵,經鑑定為乳狀耳形螺、比薩茶蝸牛與安達盧西亞茶蝸牛。圖/取自央視新聞

外來物種看似新奇有趣,但一旦棄養或逃逸,極易成為外來入侵物種,衝擊本地生態平衡。專家指出,這類物種在新環境中常缺乏天敵制衡,又具備強適應性與繁殖力,一旦擴散,可能迅速壯大種群規模,對生物多樣性、原生物種及農林漁牧業構成重大威脅。

近年來,「異寵」風潮席捲社群與寵物市場,從巴西龜、變色龍、鱷魚龜,到蛇蜥、鷯哥、巨型蜈蚣、毒蜘蛛,甚至河豚、鱷雀鱔與鬃獅蜥,許多原本棲息於熱帶叢林或沼澤的野生動物,如今都出現在網拍平台與玩家展示的寵物櫃中。根據大陸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統計,截至2024年底,涉及異寵的線上交易案例數年增長超過300%,其中不乏違法違規飼養與走私品種。

儘管平台熱炒「低門檻、易飼養」,但實際上多數異寵對溫度、濕度、空間與食性要求極高,稍有不當即可能導致動物死亡或反撲。一些「異寵」看似好玩,但其實並不好飼養。不少玩家因為對飼養條件缺少預判,對動物習性缺乏瞭解,因此常常出現棄養或「異寵」自行逃逸的情況。

「異寵」一旦逃逸或被遺棄,由於在新環境中缺乏本土天敵、生物鏈限制和自然制約,部分物種具備極強的繁殖與適應能力,極易形成野生族群,對本土生物多樣性構成重大威脅。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