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恭/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前大陸工作會主任
今年以來,全球拼川普,中美拼A I,大陸拼經濟,台灣拼罷免。相較之下,台灣執政者誠然偏low。賴清德一意孤行的目的,除了透過大罷免來重新尋求民進黨在立法院獲得多數席位,以遂行濫權擴權外,還意圖經由這場政治運動,加緊推進台獨。
正如賴於整整一年前的7月21日在民進黨代表大會上,全程以閩南語(號稱台式台語)講話所稱「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家認同」,並表現在近期美名的「團結十講」中。工於選舉手段與選舉算計的賴與民進黨,應不意外一次大罷免不見得就能在立法院翻盤,但至少須有助於形塑「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藉此擴大阻絕兩岸交流。那麼賴清德必已樂見甚至意外取得的收穫就是促使國民黨重拾反共口號,使得台灣進入兩蔣之後就未再有的反共高潮。
從去年520賴清德上任至今持續鼓吹「新兩國論」來看,他的台獨策略已非建立所謂台灣共和國,而是接收現行國號。初始曾有藍營人士肯定賴向中華民國靠攏,但是現已不能不洞悉賴是將「中華民國台獨化」,把中華民國拉向台獨的一方,而不是向憲法的一方靠過來。賴清德所謂「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都是國家稱呼」,兩岸關係也就成為兩國關係,將會只有衝突或戰爭而無和解及和平的可能。
賴清德把此次大罷免的主訴求定調為反共。原本民進黨即把在立法院受到的正當民主制衡,誣指為中共操控,所以鼓動罷免所有的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賴與民進黨若能因而成為多數黨,當可為所欲為,包括對內施政及針對兩岸關係。縱使未能在席位上得逞,至少圖謀透過過這場政治運動把反共意識形態推向新高峰而為台獨所用。
四月間國民黨提出「反紅共也反綠共」。賴利用該兩反的矛頭主要指向共,綠為次要,便在大罷免中進一步鼓吹「台灣派團結,中華民國派反共,一起團結反共」;「中華民國派反共,台灣派護台,共同反共護台」。使得自許為中華民國派的藍營人士如果仍然認為「唯國號論」就是和台獨的區別,而未能堅守憲法所賦予的中華民國意涵旨在維護國家完整性,就將不可避免地步入民進黨設定的路徑,並在反共口號下跟著民進黨的邏輯走。賴於726開票後當晚,即已揚言「更加確立了反共護台的國家方向」,預示了「新反共國策」。
大罷免大失敗 賴清德堅持反共護台
國民黨主事者與藍營意見主導者在此次大罷免中,都高聲表態反共,以作為保住立法院席位的方法。無論如何評估這對投票的效應,對賴清德來說,必然竊喜台灣朝野都反共,今後更將藉此要求國民黨配合,包括制定相關法令措施,以切割兩岸關係。其後果對台海局勢而言,必然不是朝著和解的方向,而是朝向攤牌而去。
究竟共字何解,而要加以反之?不外乎一是指中共政權,二是指共產主義。
首先,關於中共政權,它是美日等全球183個國家的建交對象。這些國家和聯合國無不認同一個中國原則或一個中國政策,所以均不與台灣發生官方關係。而台灣於李登輝執政期間,終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自此將中共政權或大陸當局定位為對話交涉的對象,各自選擇道路和制度,共謀和解。也就是說,無論世界各國或台灣再怎麼與中國大陸存在政治分歧和制度差異,中國大陸仍為交往協商的對象,兩岸才會有歷史性的辜汪新加坡會談、連胡北京會談、馬習新加坡會面。和平山峯逐級而上,簡化的反共口號已難適用。
民進黨的陳水扁、蔡英文、賴清德掌權期間,兩岸協商與聯繫機制斷裂,完全與世界各國都和中國大陸持續往來的現實相違。近年中美競爭加劇,本質是西方不習慣東方超趕、美國不樂見中國崛起、安格魯薩克遜不歡迎中華民族富強,乃種族實力消長的趨勢問題,並非美國反共一詞所能概括。又縱使中美兩國雖有鬥爭,但仍保持合作,全球均無像現在台灣執政者這樣以高唱抗中及反共來割裂和中國大陸的關係。
有藍營人士認為,在反共的同時,仍可與大陸交流溝通。然而,純粹的兩岸民間交流誠然只需不持敵意,毋庸以政治互信為前提,但是作為有志於執政的政黨,如何證明可在執政後恢復兩會機制?仍需有答案,總須展示手中的和平之鑰,以供選民辨識及擴充支持者。在大罷免中忌諱談論九二共識若為權宜之計,今後就更應把握立場並予宣揚,如果一直淡化或迴避兩岸和平所不可或缺的政治互信基礎,甚至突出反共形象,輕忽和平論述,只會助長民進黨氣勢。畢竟執政的是民進黨,朝野趨同的主張,將推升在朝的主宰地位。
其次,關於共產主義,實際上並不存在於當今世界。共產主義指的是一切生產資料公有,社會生產力極大發展,人類高度富足,脫離按勞分配而採按需分配,沒有階級,沒有剝削,乃至沒有國家。如此理想化的人類社會,其實是未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都看不到的。蘇聯於史達林時期與中國大陸的三面紅旗曾有失敗的嘗試,其後,蘇聯及延續蘇聯主體的俄羅斯早已揚棄達不成的幻想,中國大陸則於47年前回歸「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至今建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兩大軍事強國之一;民營企業占大陸企業總量的92%以上,民營經濟占GDP比重從近乎零升到六成以上。
因此,把共產主義當作現實來反對,顯得十分虛無。民進黨不過是以此作為台獨路線的策略之一,便於與「去中國化」並進。國民黨黨章雖有相關文字,但是,黨章也規定追求國家統一及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卻被避談。如此若只是一時的選舉考量,那麼平時構建完備的和平論述,就曾經行之有效的兩岸政策深挖洞廣積糧,更不容擱置,才不至於遇事拿香跟拜,在兩岸關係上被民進黨以反共口號逼迫扈從。
一年多來賴清德的台獨言行,已導致台海緊張節節升高,又透過大罷免促使中華民國派反共,兩岸關係必是雪上加霜。此一形勢有利執政者操作「反共國策」/「支持三軍統帥、服從政府領導」以迎向兩岸對抗,豈會對在野陣營有利?國民黨因而面臨的壓力將更大,迴旋空間則趨小。實應毋須忌憚民進黨以兩蔣反共來相逼,畢竟兩蔣的國家目標是統一與富強,並堅持身為中國人。連李登輝十二年在位全程於言辭上都維持這些立場,成為黨政系統堅守國統綱領的依據。
獨裁搞台獨 賴清德兩獨策略
當今國際形勢亦非過往冷戰時期,故應謀求兩岸和解與和平,才符合台灣安全與人民福祉所需。2005年連戰主席「和平之旅」就是勇於提供人民另一種選擇,終能打開黨的局面及緩解台海危機,並獲馬英九響應,開創了八年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完全不勞國際社會關注台海局勢。況且此種關注的背景是危機在眼前,對台灣是禍不是福。
否則中國國民黨避中國化、藍營兩岸思維綠營化,其制衡台獨、緩和兩岸的能力就愈削弱,甚至朝野進行反共比賽,正中賴清德下懷,愈便於賴操弄「兩獨」/以獨裁搞台獨,台海局勢的危險性和危急性都必加劇,直到引來中共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1978年就說過的:「解決台灣問題,右手、和平的力氣要用多一點,實在不行,只好用左手、軍事手段。」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