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總統賴清德取消出訪行程一事,總統府解釋是考量近期南部風災災後復原及與美國對等關稅情勢。然根據外電報導,川普政府因與中國貿易談判,且為不影響「川習會」,不允賴總統過境紐約;對此,外交部今(29日)表示,台灣做任何事情,都會受到中國的抗議和打壓,對於中方的抗議,我們都要予以反駁和反制;而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強調,國際情勢和美中關係的確複雜多變,但如何做出對國家最有利的決定,是執政團隊責無旁貸的責任。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已拒絕賴清德訪問中南美洲途中過境紐約申請,報導引述專家透露,這是華府在北京抗議後作出的讓步,此舉釋出「美台關係可拿來談判」的危險訊號。
外交部在今天記者會中重述了一遍總統府說法,稱是考量到近日我國南部風災災後的復原工作,以及目前對美國等對等關稅的進行,近期沒出訪計畫。但外交部隨後補充說:「台灣做任何事情,都會受到中國的抗議和打壓,所以我們要反問的是,中國政府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應思考如何維持區域的和平和穩定,而不是在台海、南海和東海不時製造升高危險緊張的情勢,對於中方的抗議,我們都要予以反駁和反制。」
對於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發文稱,川普拒絕讓賴清德訪問紐約,釋出一個危險訊號,「美國會在北京壓力下,在台灣議題上噤聲,這個決定是習近平的一場勝利,但願這不代表美國政策正朝著令人擔憂的方向轉變」;對此,外交部回應,總統目前並未有出訪安排和規畫,對於相關說法,外交部沒有評論。
針對《金融時報》的報導內容,江啟臣表示,中華民國的外交本就困難重重,又深受國際環境影響,特別是美中台三邊關係及美中關係的變化,儘管可能存在美方的考量,但拚外交、鞏固邦交仍是台灣的重要基礎,政府應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江啟臣進一步提到,希望賴清德和國安團隊能好好評估並做出相關因應,雖然國際情勢與美中關係確實紛紛擾擾、不斷變化,但如何做出對國家最有利的決定,這是執政團隊無可推卸的責任。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則直言,總統府稱無出訪計畫是為了救災,但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卻稱是美國不允許賴清德過境紐約,才導致行程取消,雖南部水災嚴重,但不應一再被當作解決困境的藉口,此前賴清德的「十講」難以推進,便藉故南部救災;現在又為了美國不讓賴清德過境紐約,再次拿災情當擋箭牌。
王鴻薇強調,台灣的邦交國數量已不多,若僅僅因為不能過境紐約就取消出訪,在外交上對邦交國顯得不禮貌。總統不應只在意過境紐約,而非真正想出訪邦交國,她呼籲總統府應清楚說明,衡量所有利弊得失,而非以南部災情為由取消出訪,否則國人也會感到奇怪,且即便災情嚴重,國人仍會支持總統出訪,總統府此舉反而會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