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行政命令,正式調整4月首度公佈的「對等關稅」政策,其中包括台灣暫課「20%」。新措施將自美東時間8月7日凌晨12點01分起生效,不過,命令中亦列出一項關鍵「例外條款」,為已裝船貨品提供稅率豁免的時間緩衝。
根據《路透》報導,美方此波行動涵蓋範圍極廣,對加拿大商品課徵最高35%關稅,巴西商品50%,印度25%,瑞士為39%。對未在白宮談判名單上的其他國家,一律課徵10%稅率。
針對這項重大貿易措施,川普政府以「維護國家經濟與安全」為由,再度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宣布進入國家經濟緊急狀態。白宮聲明,美國長期以來的龐大貿易逆差「對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根源來自「境外經濟體的不公平行為」。
台灣產品列入20%課稅名單 但仍有「例外條款」
根據行政命令,對台灣出口至美國產品,將暫時課徵20%關稅,較原本預期的10%再調升,引發台灣產業界憂慮。然而,川普也為仍在運輸途中的貨品保留豁免空間。
命令明定,若商品在新稅率生效前(即美東時間8月7日凌晨12:01)已裝載上船,並於10月5日凌晨12:01前完成進口或自美國倉庫提領,即可適用舊有稅率(依修訂後之第14257號行政命令)。此舉被外界解讀為「緩衝條款」,有助企業提前調配出貨時程以降低新關稅的衝擊。不過不確定這僅適用台灣,還是適用各國。
國際商會:庫存撐不久 價格壓力將於Q3末浮現
《路透》指出,全球從汽車、藥品、起司到葡萄酒等供應商,近月已加速出貨至美國,以趕在新關稅生效前清關。國際商會(ICC)副秘書長威爾森(Andrew Wilson)表示,目前廠商平均手上庫存約4個月,雖略高於正常水準,暫時可穩定物價,但預估Q3末開始將出現價格明顯上漲。
美國商務部6月公布數據顯示,因關稅開始推升成本,美國家具、耐久用品、休閒器材與服飾鞋類價格均顯著上漲,6月通膨率亦同步攀升。國際商會警告,成本壓力最終將「部分由美國消費者吸收」,也反映出企業面臨轉嫁壓力、經營不確定性與消費信心下滑的多重挑戰。
巴西、印度、墨西哥各有衝擊 美墨貿易暫緩制裁
同時,美國也分別對不同國家採取差異化策略。巴西雖被課50%高關稅,但飛機、能源、柳橙汁等領域獲得豁免;印度因農業准入與購買俄羅斯石油議題談判卡關,被課25%稅率,引發印度國內政界強烈反彈,盧比大幅貶值。
相對地,墨西哥爭取到為期90天的關稅豁免,暫避30%稅率,雙方同意展開新一輪貿易協商。墨西哥總統謝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證實與川普通話協議,川普也在 Truth Social 表示,墨方已同意終止諸多非關稅障礙。
目前川普的關稅政策亦面臨司法審查。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正審理行政權濫用疑慮,先前國際貿易法院已裁定部分行動超越總統職權。市場方面,亞洲股市短暫回調,但反應不如4月公布初版政策時激烈。
中美則另訂8月12日前完成最終協議談判時限,雙方5、6月已有初步共識,但仍未敲定稀土與高科技產品關稅問題。美方官員表示,與北京「已有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