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刪台灣論文涉主權的關鍵字  歷經4年纏訟 華藝道歉   

對於2020年底,華藝數位公司授權大陸公司審查、刪改學術文章的訴訟案件,民進黨立委范雲(左)20日於立法院與學者代表舉行記者會。華藝公司將正式公開致歉並賠償,學者們也將此筆賠款捐做公益用途。圖/中央社
對於2020年底,華藝數位公司授權大陸公司審查、刪改學術文章的訴訟案件,民進黨立委范雲(左)20日於立法院與學者代表舉行記者會。華藝公司將正式公開致歉並賠償,學者們也將此筆賠款捐做公益用途。圖/中央社

台灣學者論文輸入大陸後,遭刪去「國家」、「國立」等涉及主權字眼,引發學界爭議。民間最大電子期刊資料庫華藝數位公司因此遭4位學者提告。歷經4年纏訟,華藝今(20)日與學者達成和解,公開致歉並支付15萬元,學者將賠款全數捐作公益。

2020年12月,華藝旗下資料庫疑似配合陸方,竄改台灣學術論文內容,例如將寫及「我國」,一律改成「台灣」。華藝當時說明,台灣學術內容輸出時採「全文原樣」呈現,因應大陸市場特殊性,引進方為增進內容被檢索與發現的機會,會對資料有不同的表述,但未修改著作本體。

范雲當時已舉行記者會,提出相關主張。今(20)日則偕同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世新大學性別所副教授伍維婷2位共同原告,及此案公益律師蔡晴羽舉行記者會。范雲指出,學者將賠款捐給婦女救援基金會、原住民團體、環保團體及主權倡議組織,希望將爭議轉化為社會進步力量。

副教授邱花妹表示,她的論文研究主題探討《毒管法》修法,環境運動、資本、國家力量如何拉鋸角力。未料,該公司為了配合大陸審查,「國家」一詞全遭替換為台灣,讓論文變得難以閱讀。

另有一位論文作者——皮國立,由於姓名恰好觸及敏感字詞,名字竟直接遭大陸的教育公司抹除,僅剩「皮」一字。令人摸不著頭緒。

范雲也補充,大陸近年在台灣高教學術場域的統戰動作愈來愈多,此案涉及的紅色審查,在2020年曾被華藝以「增進內容被檢索與發現的機會」為由,合理化授權大陸廠商審查和篡改學術文章的行為,明顯踩到紅線。

華藝公司回應,2022年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曾判決華藝勝訴,認定並未侵害學者重製權、改作權、公開傳輸權與禁止不當變更權。但公司考量纏訟恐浪費司法資源,決定主動與學者和解。公司未來將持續精進與出版單位合作,完善保障文章著作權,並專注於推動台灣學術發展。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