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25日透過文件警告,美國政府政府取得公司9.9%股權可能引發投資人、員工及其他相關方面的「負面反應」,並帶來多重風險,不僅可能衝擊國際銷售,限制未來爭取政府補助的能力,也會稀釋股份並引發國際監管疑慮。公司強調最擔憂的是海外市場,去年76%的營收來自美國以外地區。
綜合路透、財經媒體CNBC報導,美國政府日前決定將110億美元的補助轉換為英特爾股權,這是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美國企業的又一次非常規干預。
英特爾在一份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中,列出新的風險因素,公司在文件中寫道:「投資人、員工、客戶、供應商、其他商業或合作夥伴、外國政府或競爭對手,可能立即或隨時間出現負面反應。公司也可能因此面臨相關訴訟,以及更高程度的公眾或政治審視。」英特爾還警告,華府政局變化可能挑戰甚至推翻該協議,對現有及未來股東帶來風險。
文件中提到,政府持股「削弱了股東的投票與治理權利,也可能限制潛在的、對股東有利的未來交易」。同時,商務部可能會利用所持股份,反對任何可能撤銷這項協議或拒絕政府持股的行動。
文件還提到,公司尚未完成對所有「財務、稅務及會計影響」的分析。
另一方面,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25日透過美國商務部發布的影片表示,公司並不需要這筆政府資金。他說:「我不需要補助,但我非常期待美國政府成為我的股東。」然而,英特爾在文件中提出疑慮,例如不確定這項安排是否會導致其他政府機構也要求將既有補助轉為股權,或因此不願意提供未來補助。
美國政府購買的股份,將以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中尚未支付的57億美元補助,以及去年在前總統拜登(Joe Biden)任內授予英特爾的32億美元「安全領地」(Secure Enclave)計劃補助為來源。
根據文件,除負責替美軍生產先進軍用晶片的「安全領地」計劃外,英特爾在晶片法案下的其他義務,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可視為已經履行。
英特爾並指出,由於美國政府成為重要股東,其海外業務也可能受影響,可能因此面臨額外監管或限制,例如其他國家的外國補助法規。去年,英特爾76%的營收來自美國以外市場,其中29%來自中國。
英特爾並指出,公司將以低於市價的價格向美國政府發行股票,因股份總數增加,現有股東的持股比例將被稀釋。
美國政府以每股20.80美元的價格購買,較22日時24.80美元的收盤價折價4美元。25日早盤,英特爾股價上漲2%,至25.25美元。
英特爾並警告,美國政府成為大股東後,因掌握額外法律與監管權限,可能干預公司決策,限制其推動對股東有利的交易。